[发明专利]粘膜佐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3937.4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9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三隅将吾;岸本直树;三股亮大郎;中田渚;五反田卓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化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39 | 分类号: | A61K39/39;A61P37/04;A61P43/00;C07K5/033;A61K38/06;A61K39/14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李书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膜 佐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粘膜免疫原性高且安全性高的粘膜疫苗的制备有用的粘膜佐剂和含有它的粘膜疫苗组合物。由TGDK构成的粘膜佐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抗原的粘膜免疫诱导的粘膜佐剂。
背景技术
粘膜疫苗通过以经鼻等经粘膜的方式给予抗原而引起粘膜局部的免疫和全身性的免疫响应,由此对于病原体可以构建双重防线。另一方面,作为粘膜疫苗而被实用的疫苗是具有感染性的活疫苗或以具有粘膜亲和性的特殊的毒素为抗原的疫苗,其他的灭活抗原单独的给予不能诱导足够的免疫,需要佐剂等的组合。
作为用于以粘膜疫苗引起足够的免疫的方法,以往一直使用具有感染性的弱毒化的病原体。但是,弱毒活疫苗由于具有感染性,所以副反应强,例如经口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麻痺是罕见但不可避免的副反应,据说是由于疫苗株的神经毒性复原而发病的。因此,在粘膜疫苗中也应该使用安全性高的灭活抗原,但是除特殊的毒素等抗原之外,经粘膜的给药很难赋予足够的免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考虑添加粘膜佐剂,霍乱毒素、毒素原性大肠杆菌的易热性毒素(LT)作为代表粘膜佐剂而被熟知(非专利文献1-2)。
但是,在过去的临床试验中由于LT的经鼻给药而引起面部神经麻痺(贝尔麻痺),认识到将毒素其本身作为佐剂使用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其他双链RNA(polyI:C)(专利文献1)也具有粘膜佐剂活性,但是由于诱发炎症、细胞因子血症,所以还未实用。
最近在日本的经鼻给药流感疫苗的开发中,并不是市售的流感HA疫苗的抗原即分裂抗原,而是将免疫原性更高的灭活完整颗粒作为抗原进行临床试验(非专利文献3)。这是因为分裂抗原以经粘膜给药无法诱导足够的免疫响应,但是灭活完整颗粒抗原在皮下给药中特别是在幼儿中存在副反应的问题(给药部位的局部反应和发热),目前没在市场上流通。因此,期望以安全性高的分裂抗原达到与灭活完整颗粒抗原同等程度的免疫诱导。
四没食子酰基-D-赖氨酸树枝状大分子(TGDK)是与存在于粘膜的抗原摄入细胞即Microfold cell(M细胞)特异地结合的分子(非专利文献4)。因此,通过使TGDK与抗原等进行化学键合,可以将疫苗抗原有效地输送给M细胞,可以提高免疫响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TGDK-CH2-CH2-NH2通过介由肽键或希夫碱等与肽、蛋白质、脂质、聚乙二醇类或糖结合,可以作为肠道免疫赋活剂使用。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Hub抗原与TGDK与胎球蛋白的共价结合物能成为HIV/AIDS的分子模拟粘膜疫苗。
然而,完全不知道TGDK分子本身具有粘膜佐剂活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97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52641号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3/024859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Xu-Amano,J.,H.Kiyono,R.J.Jackson,H.F.Staats,K.Fujihashi,P.D.Burrows,C.O.Elson,S.Pillai,J.R.McGhee.1993.Helper T cell subsets forimmunoglobulin A responses:oral immunization with tetanus toxoid and choleratoxin as adjuvant selectively induces Th2 cells in mucosa associatedtissues.J.Exp.Med.1993;178(4):1309-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化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未经电化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熊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3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