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接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与充电站的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7970.4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J·珀默尔;M·鲍莱尔;M·A·陈;M·费格尔;M·拉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石延景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机动车 蓄能器 充电站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10),所述充电装置用于连接机动车(16)的电的蓄能器(14)与用于电能的充电站(24),该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12)和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0),该充电线具有用于传导充电电流的至少一条导线(18),充电线(12)能够通过该连接元件与在蓄能器(14)和充电站(24)之间的相对应的连接元件(22)连接,在充电线(12)上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潜热蓄存器(26),借助该潜热蓄存器能够吸收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连接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与用于电能的充电站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可电驱动的、尤其是构造为轿车的机动车通常具有用于蓄存电能的、尤其是构造为牵引电池的蓄能器。蓄能器或电池的尺寸决定了机动车的续驶里程。除了用电能填充蓄能器所需的要施加的充电时间外,续驶里程也是接受电动汽车或向电动汽车转变的重要因素。
有各种方法来改善与借助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相比较小的续驶里程或使长的充电时间特别短。在此,充电时间取决于充电速度。如果例如由充电站以特别高的功率提供电能,则机动车的充电速度可取决于机动车的最大电能接收功率。在此,主要限制因素是通过电流流动产生的热量,该热量尤其是可通过例如在接触电阻上的功率损耗产生。如果产生的热量加热例如参与充电过程的部件的多个构件,则这可导致过热,从而必然降低充电速度。
例如,DE 102017010038A1说明一种用于对机动车的蓄能器进行感应充电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感应传输电能以对蓄能器进行充电的充电线圈,该充电线圈至少局部地嵌入一种材料中,借助该材料可从充电线圈吸收热量以对其进行被动冷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借助该充电装置能以特别高的充电速度对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所述任务通过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充电装置来解决,该充电装置用于连接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与用于电能的充电站。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用于连接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与用于电能的充电站,该机动车尤其是构造为轿车,该充电站尤其是例如构造为充电基础设施的充电桩。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线,该充电线具有用于传导充电电流的、尤其是可由铜制成的至少一条导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充电线能够通过该连接元件与在电的蓄存器和充电站之间的相对应的连接元件连接。充电线尤其是可构造为充电电缆并且所述至少一条导线尤其是电缆的芯线。连接元件例如是充电插口,从而所述相对应的连接元件有利地构造为配合到充电插口中的充电插头。机动车尤其是具有电机的、可电运行的机动车,该电机可由电的蓄能器供应能量,所述电的蓄能器尤其是构造为牵引电池和/或高压蓄存器。连接元件也被称为充电接口。
为了能够在机动车的充电过程中实现特别高的充电速度,在该充电过程中电能从充电站通过充电电流流动至机动车的电的蓄能器,根据本发明,在充电线上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潜热蓄存器,借助该潜热蓄存器能吸收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潜热蓄存器构造用于尤其是隐藏地、即所谓潜藏地蓄存供应给潜热蓄存器的热量。也就是说,潜热蓄存器可吸收热能而同时不改变其自身的温度。这通常如此实现:潜热蓄存器包括至少一种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在吸收所供应的热能的情况下尤其是通过相变来改变其聚集态和/或其它相。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潜热蓄存器设置在充电线和/或连接元件上,这两者尤其是在充电过程中分别产生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7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