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菌电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电极的杀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1648.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5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娟周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467;A61L2/18;A61L2/22;A01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菌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使用 装置 | ||
1.一种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该杀菌电极包括彼此对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提供电源,从而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含有氯的液体内生成杀菌成分,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导电体,其由导电材料形成且连接至所述电源;
电极催化剂层,其通过在所述导电体的所述对置面上层压电极催化剂而形成;以及
绝缘体,其由绝缘材料构成,以将所述电极催化剂层夹设在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导电体之间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导电体,用于覆盖所述电极催化剂层的外表面,并且设置有贯穿部,通过所述贯穿部使作为所述电极催化剂层的一部分的第一区域在多个位置露出,而除了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其余区域被遮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将由电极催化剂形成的电极催化剂薄片不粘接地层压在导电体的对置面上而构成所述电极催化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极催化剂薄片在第一区域中被消耗时,可由新的电极催化剂薄片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催化剂薄片形成为20μm至3mm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形成为格子形状,由形成在格子之间的所述贯穿部构成所述第一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形成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催化剂层由所述外表面上镀有电极催化剂的层构成,并且所述绝缘体形成为格子形状,由形成在格子之间的所述贯穿部构成所述第一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可分离地结合到所述导电体,并且所述电极催化剂薄片能够从所述导电体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通过螺栓结合、嵌合中的一种以上方式结合到导电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由塑料、树脂、聚氨酯和橡胶中的一种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能够替换成在不同位置形成贯穿部的形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体由钛、铜中的一种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催化剂包括铂、钴、铱和镍中的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催化剂形成为,将铂、钴、铱和镍中的一种配置于中心并在其表面涂覆石墨烯的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所述导电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电极催化剂薄片,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排列成,使得通过所述绝缘体的贯穿部形成的第一区域彼此面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杀菌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菌电极用于制造畜舍用杀菌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娟周,未经李娟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16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