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粘合剂和阻燃性粘合带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1661.4 | 申请日: | 201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0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森川泰宏;山上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11/04 | 分类号: | C09J11/04;C09J201/00;C09J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孙明;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粘合剂 粘合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使粘合剂层薄膜化的阻燃性粘合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其粘合性和阻燃性的阻燃性粘合剂,以及,即使薄壁化也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其粘合性和阻燃性的阻燃性粘合带。本发明的阻燃性粘合剂的特征在于,含有粘合成分100质量份和聚磷酸铵65质量份以上,上述聚磷酸铵的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径侧起累积95%的粒子的粒径D95为20.0μm以下,在上述聚磷酸铵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衍射角2θ=15.5±0.2°的峰强度值除以衍射角2θ=14.6±0.2°的峰强度值而得到的值为1.4以上。另外,本发明的阻燃性粘合带的特征在于,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由上述阻燃性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粘合剂和阻燃性粘合带。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显著进步,电气、电子、OA设备高集成化·高性能化,为了降低上述设备的内部的高温化、蓄热导致的起火的危险性、或者、防止起火,也要求上述设备中使用的粘合带具有高阻燃性。另外,在家电、车辆、建材等各领域中,也对塑料材料的阻燃化进行了各种研究,对于它们的固定中使用的粘合带同样也要求高阻燃性。
此外,作为上述粘合带,提出含有聚磷酸铵的粘合剂(例如,专利文献1等),由此可发挥高阻燃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近年,例如在上述用途中进行进一步的高集成化、轻量化,粘合带不仅要求UL94VTM-0水平的高阻燃性,还要求薄壁化。为了使粘合带薄壁化,不仅需要粘合带的基材的薄壁化,而且需要粘合剂层的薄壁化。但是,使粘合剂层薄壁化时的粘合带的粘合性与阻燃性处于权衡的关系,上述现有技术中难以兼顾它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使粘合剂层薄膜化的阻燃性粘合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其粘合性和阻燃性的阻燃性粘合剂、以及即使薄壁化也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其粘合性和阻燃性的阻燃性粘合带。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以下见解,从而发现本发明。即,在薄膜化的粘合剂层中,为了确保其阻燃性,在各种阻燃剂中,优选使用II型聚磷酸铵,但实际上如果使薄膜化的粘合剂层含有II型聚磷酸铵,则由于其粒子中存在的较大的粒子而无法得到充分的粘合性,另外,难以在工业上进行制造,使得II型的聚磷酸铵的粒子中不产生较大的粒子。另外,本发明人等得到以下见解:在将II型聚磷酸铵用于粘合剂时,如果将其粒子例如粉碎而变细,则有时即使得到粘合性也无法确保充分的阻燃性,在上述情况下,在II型聚磷酸铵中,产生对阻燃性提高效果低的I型聚磷酸铵。此外,发明人等得到以下见解:即使在II型聚磷酸铵中产生I型聚磷酸铵,在阻燃性方面也具有可允许的含量。此外,本发明人等基于上述见解,想到以为了使粘合带薄膜化而使用较细的粒子的II型聚磷酸铵为前提,为了确保阻燃性,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来限定II型聚磷酸铵中允许量的I型聚磷酸铵的含量,从而完成本申请发明。
即,本申请发明如下。
〔1〕一种阻燃性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含有粘合成分100质量份和聚磷酸铵65质量份以上,上述聚磷酸铵的相当于从累积粒度分布的小径侧起累积95%的粒子的粒径D95为20.0μm以下,
在上述聚磷酸铵的X射线衍射测定中,衍射角2θ=15.5±0.2°的峰强度值除以衍射角2θ=14.6±0.2°的峰强度值而得到的值为1.4以上。
〔2〕根据上述〔1〕的阻燃性粘合剂,其中,上述聚磷酸铵是经过分级而得到的。
〔3〕根据上述〔1〕或〔2〕的阻燃性粘合剂,其中,含有金属氢氧化物。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的阻燃性粘合剂,其中,含有脂肪族多元醇、和/或、松香系化合物与脂肪族多元醇的酯。
〔5〕一种阻燃性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由上述〔1〕~〔4〕中任一项的阻燃性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1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活高效的开关串转换器
- 下一篇:芯片卡的电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