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射线检测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3940.4 | 申请日: | 2019-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原正典;小野寺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T1/24 | 分类号: | G01T1/24;H01L31/0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丁哲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线 检测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其具备:溴化铊结晶、以及将溴化铊结晶夹在中间而相对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溴化铊结晶以溴化铊结晶的质量为基准含有0.0194~6.5质量%的氯原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溴化铊结晶有期望作为用于检测伽马射线等放射线的放射线检测器。
用于将放射线检测器中所用的溴化铊结晶育成的溴化铊原料,通常来说尽可能期望是高纯度。例如,非专利文献1报告了由添加有少量氯化铊的溴化铊原料所得到的溴化铊结晶,在来自137Cs的伽马射线的照射所得到的输出频谱中,显示出分辨率的降低以及光峰的消失。这些特性的劣化被认为是由于氯化铊的添加所导致的电荷传输特性降低。但是,在非专利文献1中,将添加有氯化铊的溴化铊原料以区域熔炼法进行100次精制处理之后,育成溴化铊结晶,因此,最终的溴化铊结晶中残留的氯原子的浓度不明。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SCIENCE,Vol.59,No.4,AUFUST2012,pp.1559-156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用于放射线检测器的溴化铊结晶,谋求电荷传输特性的进一步提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放射线检测器,其具备:溴化铊结晶、以及将溴化铊结晶夹在中间而相对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该放射线检测器的溴化铊结晶以溴化铊结晶的质量为基准含有0.0194~6.5质量%的氯原子。
根据本发明者们所发现的见解,溴化铊结晶在含有上述特定浓度的氯原子时,可以显示出改善后的电荷传输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制造放射线检测器的方法。该方法依次具备:对于含有包含氯原子的杂质的溴化铊原料,通过区域熔炼法进行20次以下的精制处理的工序;从溴化铊原料育成溴化铊结晶,由此得到以溴化铊结晶的质量为基准含有0.0194~6.5质量%的氯原子的溴化铊结晶的工序;以及形成将溴化铊结晶夹在中间而相对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的工序。
根据该方法,可以容易地得到具有改善后的电荷传输特性的溴化铊结晶。此外,一直以来,溴化铊原料是通过重复进行100次以上的精制处理来将杂质去除至极限,再用于溴化铊结晶的育成,相对于此,在上述方法中精制处理的次数为20次以下,因此,制造工序会有效地高效化。即使在使用通过这样的轻微的精制处理所得到的比较低纯度的溴化铊原料的情况下,如果最终的溴化铊结晶中的氯原子的含量在上述特定范围内,也可以维持优异的电荷传输特性。进一步,通过该方法所得到的溴化铊结晶可以输出与氯原子的含量更低的高纯度的溴化铊结晶同等的具有高分辨率的放射线能谱。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关于用于放射线检测器的溴化铊结晶,可以谋求电荷传输特性的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放射线检测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准备溴化铊原料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放射线检测器所得到的137Cs射线源的伽马射线谱图。
[图4]是表示溴化铊结晶的μτ积与氯原子的含量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未经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3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分散组合物及其分散方法
- 下一篇:成对平均候选计算中的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