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4246.4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杉山一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平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李兰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 ||
散热结构(1),包括:在外罩(8)的内部中的发热部(2)和内部散热部(3);将来自内部散热部(3)的热传递到外罩(8)外的热传递部件(4);外部散热部(5);以及固定部件(6),该固定部件(6)被放置在内部散热部(3)与外部散热部(5)之间,在该固定部件(6)上形成供热传递部件(4)穿过的通孔(6a),其中内部散热部(3)侧的第一表面(6c)接触内部散热部(3),并且外部散热部(5)侧的第二表面(6d)接触外部散热部(5),其中在第一凹槽(3a)中在固定部件(6)附近,边缘在热传递部件(4)的两侧处竖立,从通孔(6a)朝向未被外部散热部(5)覆盖的部位延伸的第二凹槽(6b)在第二表面(6d)上形成,并且密封剂被填充于在热传递部件(4)与通孔(6a)之间的间隙部分、在热传递部件(4)的两侧处竖立的边缘之间的部分以及第二凹槽(6b)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用于散发电子设备等的外罩内的发热部的热的散热结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的构造,其包括置放在外罩内的发热部、置放在外罩外并且空气流过那里的空气通道,以及连接发热部和空气通道的棒形热传递部件,诸如热管。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构造,其中多个散热片沿着热传递部件的延伸方向在热传递部件的位于空气通道中的部分处并排地置放。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6569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对于在室外安装的设备使用其中如在专利文献1中那样,外罩的内部和外部由热传递部件连接的散热结构的构造的情况下,棒形热传递部件从外罩内突出到外罩外所经过的区域的防水是必不可少的。专利文献1没有关于所公开的散热结构用于室外设备的描述,并且因此,也没有关于棒形热传递部件从外罩内突出到外罩外所经过的区域的防水结构的描述。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在其中外罩的内部和外部由热传递部件连接以将外罩内的热散发到外部的构造被用于在室外安装的设备的情况下,该散热结构能够抑制水通过热传递部件进入外罩中。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发热部,该发热部设置在外罩内;内部散热部,该内部散热部设置在外罩内,用于接受来自发热部的热;热传递部件,该热传递部件具有棒形,并且从外罩内突出到外罩外,在该热传递部件中,在外罩内的部分的一部分被装配于在内部散热部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凹槽中,以便将来自内部散热部的热传递到外罩外;外部散热部,该外部散热部包括在热传递部件的在外罩外的部分的一部分处并排地置放的多个散热片;以及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被置放在内部散热部与外部散热部之间,并具有供热传递部件穿过的通孔,在该固定部件中面向内部散热部的第一表面与内部散热部接触,并且面向外部散热部的第二表面与外部散热部接触,其中,从通孔朝向未被外部散热部覆盖的区域延伸的第二凹槽在第二表面中形成,并且在热传递部件与通孔之间的间隙部分以及第二凹槽用密封剂填充以防水。
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其中外罩的内部和外部由热传递部件连接以将外罩内的热散发到外部的构造被用于在室外安装的设备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抑制水通过热传递部件进入外罩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的概略视图。
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的概略视图。
图3是当从在图2中示意的箭头B的方向观察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组件的视图。
图4是在固定部件的第一表面中的热传递部件附近的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平台株式会社,未经NEC平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4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