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属于帕拉普氏菌属的细菌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74391.2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本田贤也;成岛圣子;渡边荣一郎;小原收;川岛祐介;李优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曾祯;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属于 帕拉普氏菌属 细菌 作为 有效成分 用于 抑制 胰蛋白酶 活性 组合 | ||
含有属于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的细菌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属于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的细菌作为有效成分的、用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组合物。另外,本申请主张对美国专利临时申请62/728908号(2018年9月10日申请)和美国专利临时申请62/794145号(2019年1月18日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认为人的消化道内生息有约100兆个肠内细菌。这导致远多于约37兆个人体细胞的肠内细菌与我们共存,形成肠道菌群。自从提倡肠内细菌学以来,进行了各种研究。实际上,通过近年的使用无菌动物的实验表明,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成熟、宿主的功能带来各种影响。例如,肠内细菌通过与病原性微生物竞争niche而贡献于病原性微生物的定植、增殖的抑制。另外,肥胖的人的肠内细菌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少,移植了其粪便的无菌小鼠的体脂增加。
此外,由于悉生生物技术的普及,肠内细菌全体中各个细菌种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的详细研究也开始被报告。例如,从健常者分离的梭菌纲(Clostridia)群的17种菌株在小鼠大肠中诱导调节性T细胞,缓和宿主的炎症(非专利文献1)。另外,在小鼠小肠中生息的分节细菌(分节丝状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SFB))通过粘附于小肠上皮而强烈地诱导Th17细胞(非专利文献2)。进而,从克罗恩病(Crohn病、CD)患者的唾液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通过异位地定植于小鼠大肠,从而强烈地诱导Th1细胞,引发大肠炎(非专利文献3)。这样,关于肠内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研究变多,另一方面,着眼于各个肠内细菌种和存在于粪便中的宿主来源的蛋白质的详细研究较少(非专利文献4~7)。
另外,在宿主来源的蛋白质中,胰蛋白酶作为由胰脏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之一已知。最近显示,大肠以远的活性型胰蛋白酶的残存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病、恶化。具体地,报告了在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特别是CD患者的粪便中,胰蛋白酶以维持其活性的状态残存(非专利文献8、9)。另外,提示了作为人的肠内细菌的大的构成要素已知的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IBD患者中减少(非专利文献9),构成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某种细菌参与粪便中的胰蛋白酶的失活(非专利文献10),但基本没有详细的研究。
鉴于这样的现状,如果可以分离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细菌,则作为针对IBD的新的治疗战略,可以期待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的细菌疗法的开发相关的可能性,但这样的细菌尚未被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Atarashi,K.et al.Nature 500,232-236,doi:10.1038/nature12331(2013).
非专利文献2:Atarashi,K.et al.Cell 163,367-380,doi:10.1016/j.cell.2015.08.058(2015).
非专利文献3:Atarashi,K.et al.Science 358,359-365,doi:10.1126/science.aan4526(2017).
非专利文献4:Palm,N.W.et al.Cell 158,1000-1010,doi:10.1016/j.cell.2014.08.006(2014).
非专利文献5:Kawamoto,S.et al.Immunity 41,152-165,doi:10.1016/j.immuni.2014.05.016(20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未经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4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