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4944.4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鬼头由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74;B60K6/28;B60L5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洪磊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连接器 | ||
充电用插口(10)具备:筒状部(15),其顶端侧贯穿车辆(11)的装配孔(14)而突出到车辆(11)的外部,在该顶端侧的开口(16)嵌装外部连接器(17);外延固定部(19),从筒状部(15)的基端侧向外侧延伸,在筒状部(15)的顶端方向抵靠并且固定于车辆(11);转动轴(22),配置于筒状部(15)的顶端侧的外侧;以及盖部(23),能以转动轴(22)为中心转动地设置,使筒状部(15)的开口(16)开闭。转动轴(22)及盖部(23)设置于固定构件(24),固定构件(24)能够固定于贯穿装配孔(14)的状态的筒状部(15)的顶端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用插口等的车辆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具备车辆用连接器,特别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作为用于连接充电用外部连接器的车辆用连接器而具备充电用插口。并且,作为充电用插口具备:筒状部,其顶端侧贯穿车辆的装配孔而突出到外部,在该顶端侧的开口嵌装外部连接器;和外延固定部,从该筒状部的基端侧向外侧延伸,在筒状部的顶端方向抵靠并固定于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充电用插口具有从筒状部的顶端侧的外周向外侧凸出的一对支承壁,在该支承壁支承转动轴,在该转动轴支承使筒状部的所述开口开闭的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1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述的充电用插口中,需要将车辆的装配孔形成为支承壁能通过的形状,有车辆的装配孔变大的问题。另外,因为车辆的装配孔例如形成于在车辆的车身设置的凹部的底部,因此装配孔变大成为使凹部、将该凹部的开口部开闭的盖大型化的原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车辆的装配孔减小的车辆用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连接器具备:筒状部,其顶端侧贯穿车辆的装配孔而突出到外部,在该顶端侧的开口嵌装外部连接器;外延固定部,从所述筒状部的基端侧向外侧延伸,在所述筒状部的顶端方向抵靠并且固定于车辆;转动轴,配置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的外侧;以及盖部,能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地设置,使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开口开闭,所述转动轴及所述盖部设置于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能够固定于贯穿所述装配孔的状态的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
根据该结构,因为转动轴及盖部设置于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能够固定于贯穿车辆的装配孔的状态的筒状部的顶端侧,所以与在筒状部的顶端侧的外侧配置的转动轴相对于筒状部一体地设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车辆的装配孔。即,不必形成为在筒状部的顶端侧的外侧配置的转动轴等能通过的装配孔,能够减小装配孔。
在上述车辆用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构件能嵌装地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
根据该结构,所述固定构件能嵌装地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因此与例如螺钉紧固的情况等相比,固定的作业变得容易。
在上述车辆用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构件能装卸地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
根据该结构,所述固定构件能装卸地设置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因此例如在盖部破损时等,其更换变得容易。
在上述车辆用连接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构件形成为能外嵌于所述筒状部的环状。
根据该结构,所述固定构件形成为能外嵌于所述筒状部的环状,因此与形成为非环状的情况相比,能够牢固地固定于筒状部。即,当将固定构件形成为环状外嵌于筒状部时,即使在固定构件作用轴方向以外的所有方向的力,固定构件的内周也支承于筒状部的外周,所以能够将固定构件牢固地固定于筒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4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