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近视的光散射镜片和包括该光散射镜片的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78162.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2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小托马斯·W·沙尔伯格;彼得·霍内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窗视觉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0 | 分类号: | G02C7/00;G02C7/02;G02C7/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兰;孙志湧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近视 散射 镜片 包括 眼镜 | ||
眼科镜片包括:镜片材料,其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弯曲表面;光散射区;第一孔隙(例如,与光散射区相比是透明的或具有较小的散射密度/焦度),其被光散射区围绕;以及第二孔隙(例如,与光散射区相比是透明的或具有较小的散射密度/焦度),其通过光散射区的一部分与第一透明孔隙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于治疗近视并减慢近视发展的眼科镜片。
背景技术
眼睛是一种光学传感器,其中来自外部光源的光通过晶状体聚焦到视网膜的表面上,视网膜是依赖于波长的光电传感器阵列。眼睛的晶状体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来调节,使得外部光线最佳或接近最佳地聚焦的焦距在视网膜的表面上产生倒像,倒像相应于眼睛观察到的外部图像。眼睛的晶状体最佳或接近最佳地聚焦位于眼睛的特定距离范围内的外部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并且不是最佳聚焦或者不能聚焦位于距离范围之外的物体。
在正常视力的个体中,眼睛的轴向长度或从角膜前部到视网膜中央凹的距离相应于远距离物体接近最佳聚焦的焦距。正常视力的个体的眼睛在没有对肌肉神经输入的情况下将远距离物体聚焦,该肌肉通过施加力来改变眼睛晶状体的形状,这一过程称为“调节”。由于调节,正常个体将更靠近的附近物体聚焦。
然而,许多人患有与眼睛长度有关的疾病,诸如近视(“短视”)。在近视个体中,眼睛的轴向长度比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聚焦远距离物体所需的轴向长度长。结果,近视个体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定距离附近的物体,但是比该距离更远的物体却模糊不清。
通常,婴儿出生时是远视的,其眼睛长度短于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最佳或接近最佳聚焦远距离物体所需的长度。在眼睛的正常发育期间(称为“正视”),相对于眼睛的其他尺寸,眼睛的轴向长度会增大到高达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提供对远距离物体的接近最佳聚焦的长度。理想情况下,随着眼睛长成最终的成年大小,生物过程保持接近最佳的与眼睛大小的相对眼睛长度(例如,轴向长度)。然而,在近视个体中,眼睛与整体眼睛大小的相对轴向长度在发育期间继续增大,超过提供远距离物体的接近最佳聚焦的长度,导致近视越来越明显。
据认为,近视受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影响。因而,可以通过解决环境因素的治疗装置来减轻近视。例如,在U.S.Pub.No.2011/0313058A1中描述了用于治疗与眼睛长度有关的疾病(包括近视)的治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总结如下。
总体上,在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眼科镜片,包括:镜片材料,其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弯曲表面;光散射区;第一孔隙(例如,与光散射区相比是透明的或具有减少的散射密度/焦度),其被光散射区围绕;以及第二孔隙(例如,与光散射区相比是透明的或具有减少的散射密度/焦度),其通过光散射区的一部分与第一透明孔隙分离。
眼科镜片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特征和/或其他方面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眼科镜片可具有光焦度。
透明和光散射区的分离可以通过散射密度/焦度的逐渐改变来混合。
眼科镜片可以是单视镜片或多焦点镜片(例如,渐进镜片,自由曲面镜片或双焦点镜片,诸如棱镜双焦点镜片)。镜片可以在第一透明孔隙处具有第一光焦度,并且在第二透明孔隙处具有第二光焦度,第一和第二光焦度不同。可以选择第一光焦度以校正使用者的远视视力的屈光不正。可以选择第二光焦度以校正使用者的近视视力的屈光不正或放大以辅助近视视力工作。第二光焦度可以是正的,通过第一透明孔隙在远视视力中提供近视周边散焦。
第一孔隙可以基本上在镜片光轴上居中。
第二孔隙可以从镜片光轴移位。
与光散射区的其他区域相比,将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分离的光散射区的区域具有不同的(例如,减少的)光散射特性。将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分离的光散射区的区域限定随着使用者在第一和第二孔隙之间的自然聚散(vergence)而减少散射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窗视觉公司,未经视窗视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78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