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体支撑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0235.7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8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科内利斯·弗朗西斯库斯·德拉海;埃德蒙·大卫·奥夫纳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百得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1/04 | 分类号: | A47C21/04;A47C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杨奕;杨明钊 |
地址: | 荷兰奥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体 支撑 组件 | ||
1.身体支撑组件,其具有用于支撑人体的顶表面和间隔开的底表面,限定缓冲容积并限定侧壁,其中所述顶表面的空气渗透率高于所述底表面的空气渗透率并高于所述侧壁的空气渗透率,其中所述缓冲容积包括,
最靠近所述顶表面的上缓冲区,以及下缓冲区,所述上缓冲区和所述下缓冲区由隔离片材分隔开,其中所述上缓冲区和所述下缓冲区由可压缩材料组成,所述可压缩材料能够在所有方向上渗透空气;
用于环境空气的第一流动路径,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底表面的单一的或独立的空气入口开口、空气置换装置、第一热交换器和位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底表面的单一的或独立的空气出口开口;
用于空气的第二流动路径,其包括:空气入口;空气置换装置;第二热交换器;经过所述下缓冲区的所述可压缩材料、经过所述隔离片材中的开口并经过所述上缓冲区的所述可压缩材料的流动路径;以及位于所述顶表面中的多个空气出口;并且
其中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是定位在所述缓冲容积内的珀耳帖效应单元的一部分,所述单元被配置为在一个操作模式下冷却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并加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和/或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加热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并冷却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支撑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允许空气这样循环: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经由所述下缓冲容积到所述上缓冲容积,并返回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允许空气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底表面处的空气入口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经所述下缓冲区、经所述上缓冲区流到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包括能够渗透空气的所述顶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存在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具有允许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流动路径的阀位置和允许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流动路径的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阀组件具有允许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空气流动的组合的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珀耳帖效应加热和冷却单元被配置为在一个操作模式下冷却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并加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空气以及在第二操作模式下加热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并冷却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珀耳帖效应加热和冷却单元被配置为在单一操作模式下冷却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并加热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体地连接到空气出口系统,所述空气出口系统在所述下缓冲区的所述可压缩材料内具有多个空气出口开口,使得空气基本上均匀地分配在所述下缓冲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流体地连接到空气出口,并且其中,对于所述隔离片材上的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出口间隔越远的位置,所述隔离片材的单位面积上的所述开口越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身体支撑组件具有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端部和用于放置人体足部的端部,并且其中所述空气置换装置以及所述珀耳帖效应元件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位于放置足部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身体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珀耳帖效应单元配备有热交换表面,所述热交换表面如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那样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空气流和所述第二空气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百得私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优百得私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02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