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捕集来自受损管线的意外加压流体泄露的柔性管道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1009.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2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安·加布里埃尔·弗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里安·加布里埃尔·弗拉德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罗马尼***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来自 受损 管线 意外 加压 流体 泄露 柔性 管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捕集由管线造成的意外加压流体泄露的一种柔性管道和一种改进方法。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由可热收缩的条带(A)制成,每个条带在两侧上设置有两个不透流体拉锁(B)和(C),从而允许该拉锁独立于该管道的两端朝该管道的中心部分互连和闭合。该条带(A)设置有远程以电子方式命令的两个机器人闭合滑块(9)和(10),并且在两端处设置有磁性插入件(16)和(17)以及形状记忆材料插入件(18)和(19)以在该条带的横向平面中产生弯曲。该条带(A)在外侧设置有具有热保护特性的层(14),并且在内侧设置有可热活化的固体粘合剂层(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管道和一种方法,用于在输送加压流体的管线由于各种原因断裂或破裂的情况下,捕集由该管线造成的意外此类流体泄漏,并且在管线断裂的情况下,控制流体流在期望方向上例如朝存储系统的重新定向,并且在破裂的情况下,进行管线的局部修复,以便确保流体输送通过其中设置有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设备的管线的连续性。
背景技术
已知有柔性管道,用于在输送加压流体的管线由于各种原因断裂或破裂的情况下,捕集来自该管线的意外此类流体泄漏,该柔性管道包括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数量为n≥1的纵向条带,这些纵向带设置有一些带有拉锁的紧固件,该拉锁通过联接齿借助于柔性元件诸如缆线或链条拉动来操作,拉锁变得不透流体,这些条带设置有至少一个在横向平面中收缩的可热收缩区域,其中温度是借助于一些端子从连接到具有电子电路的电源的一些电加热电阻获得的—EP 3097337 B1。
这些柔性管道的缺点在于:
-没有提供安装在两端处的对立且独立的互连和闭合系统,不可能通过热收缩来安装和固定管道两端;
-在对断裂管线进行干预之前,条带系统的自由端必须借助于具有不变紧固特征的夹具和连接元件或适配器联接件安装在存储系统上或泵上,这些夹具和连接元件或适配器联接件符合连接到泵或连接到回收流体存储系统的凸缘的特性并且直径与通过闭合条带将产生的柔性管道的最大直径相当;
-通过拉动缆线或链条来闭合拉锁是不可逆的,并且通过拉动产生的应变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导致进一步损坏:其上安装这些缆线或链条的管道弯曲或断裂,与管线分离,从条带内部破坏电加热电阻从而导致电阻的不连续电力供应。
已知有多种用于在输送加压流体的管线由于各种原因断裂或破裂的情况下捕集来自该管线的意外加压流体泄漏的方法,借助于柔性管道进行的捕获方法包括:通过互连将设置有紧固件的可热收缩条带的端部组装在一起并缠绕,该紧固件具有通过拉动逐渐闭合的拉锁,并且在条带的另一端已经被安装并通过标准化连接元件上/与输送管线的网络或与用于供应产生减压的泵的管线兼容的适配器联接件上的夹具固定的条件下,通过随后的热收缩,柔性管道被模制在其所安装的断裂管道的主体上,并且通过闭合拉锁,最后由借助于拉锁互连的可热收缩条带形成柔性管道-EP 3097337B1。
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
-需要额外的时间来执行测量、设计和实现适配器与泵吸入口或与存储系统的联接;
-需要额外的时间用于借助于夹具将条带的自由端安装在适配器联接件上的操作,该适配器联接件与和泵抽吸或和储存系统(罐)连接的元件兼容;
-需要浮式起重机的介入,用于远程处理一些附加的重物,并且在将适配器联接件安装在联接泵(泵抽吸)或存储系统的元件上的操作中提供ROV协助(具有执行远程控制的复杂工作操作的能力的工具);
-需要同时存在用于执行远程控制的复杂工作操作的许多ROV,这些操作必须发生以在滑动用于闭合拉锁的紧固件的操作中维持并相应地定位条带,闭合拉锁通过同步拉动一些链条或缆线来执行,因为通过拉动而滑动需要齿状拉锁导轨相对于闭合滑块的拉动角度的特定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里安·加布里埃尔·弗拉德,未经马里安·加布里埃尔·弗拉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1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