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病理组织待检体包装材料和组织切片的防污染用袋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1886.8 | 申请日: | 201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岩屋启一;相马正义;上田圭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岩屋启一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理 组织 待检体 包装材料 切片 污染 | ||
一种组织切片的防污染用袋(μSP),其具有:至少一部分开口的第1区室;用于配置具备组织切片的块的第2区室,其具有比前述第1区室的内部空间小的内部空间且至少一部分开口;及连接前述第1区室与前述第2区室的连接部,前述第1区室的开口部与前述第2区室的开口部对置,在将前述第2区室向前述第1区室折回时,前述第2区室被收纳于前述第1区室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细胞透过的病理组织待检体包装材料、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块制作过程中的组织切片的防污染用袋(μ-filter sheet pocket(μSP))。
背景技术
基因组解码技术的革新非常显著,基因组解析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技术革新,与新的基因异常一起,发现了微突变(minor mutation)、基因组的多样性。对用于应对这种详尽的基因组解析技术的测定对象而言,标本中混入一个外来细胞也是被严格禁止的。在病理组织标本制作过程中,防止组织水平的混入的各种措施总是在重复进行,但作为单细胞水平的混入的预防措施并不充分。
实际上,作为基因组医疗行为而进行的基因面板检测中,对从病理组织标本提取的DNA实施ContEst(Cibulskis et al,2011)程序,在约5%的病例中检测出了污染。这样的病例会使检测基因异常的解析程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检测灵敏度变低。另外,在检测出污染的待检体中,可检测出大量假阳性的基因异常,把握准确的基因异常是极其困难的。其结果,变得难以判断是否适应对应于基因异常的分子靶向药。因此,在病理组织标本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尽早以单细胞水平防止细胞从其它待检体中混入的措施。
对于该措施,作为利用了细纤维技术的医疗制品,已知能适用于紧急情况的透析膜(非专利文献1)。另外,通过将聚偏氟乙烯(PVDF)膜、聚酯砜(PES)膜、以及醋酸纤维素(CA)与抗菌物质组合而开发出抗菌滤膜(非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在基因组医疗和再生医疗中,为了收集可确保充足的质量/数量的蛋白质或核酸的生物材料,需要开发出收集或拦截各种细胞的片材。这样的片材目前大多应用亲水性的PVDF膜、硝化纤维素膜。在组织工程学领域,尝试开发了在保存细胞的同时可使溶液通过的材料,例如,进行了用于构成人工支气管的成为支架的材料的开发,研究了细胞的保持与材料的透水性(非专利文献3)。
在制作病理组织标本时,需要防止细胞透过且使各种溶液通过的材料,但迄今为止尚不存在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或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amekawa K.et al.,Biomaterials Science 2,674-679(2014)
非专利文献2:Woo-Jin J et al.,J.Microbiol.Biotechnol.18(11),1836-1840(2008)
非专利文献3:Crowley C.et al.,Biomaterials 83(2016)283-29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尼龙网袋虽然能够防止组织水平的漏出,但却无法防止细胞水平的漏出(污染)。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开发出防止细胞透过且使各种溶液通过的材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通过使用具有规定的2个区室、且具有规定的网眼平均直径的μSP,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组织切片包装用材料,其满足下述6个评价项目中的至少3个项目的条件:
网眼平均直径:5μm以下
厚度:100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岩屋启一,未经岩屋启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1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增材制造设备的制造室
- 下一篇:静电电容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