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害虫、螨防除方法及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2071.1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4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悠耶;小林洋子;川尻由美;中山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A01N37/04;A01N37/10;A01P7/02;A01P7/04;A01N25/06;A01N5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毅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害虫 方法 气溶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仅将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在屋内空间进行一次推压,而可使对于爬行害虫或屋内尘性螨类的防除效果持续数日的害虫、螨防除方法。本发明为使用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进行喷射处理的害虫、螨防除方法,该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是将含有防除成分及有机溶剂的气溶胶原液、以及喷射剂填充于具备每一次的喷射容量为1.0~5.0mL的定量喷射阀门的气溶胶容器而成的,防除成分是30℃的蒸气压小于1×10‑4mmHg的难挥发性化合物,气溶胶原液的比重为0.85~1.15,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的喷射力在喷射距离5cm处为10~50gf。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进行喷射处理的害虫、螨防除方法及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该害虫、螨防除用气溶胶是将含有防除成分及有机溶剂的气溶胶原液、以及喷射剂填充于具备每一次的喷射容量为1.0~5.0mL的定量喷射阀门的气溶胶容器而成的。
背景技术
作为将徘徊于地板表面或墙壁的蟑螂等爬行害虫、屋内尘性螨类作为对象,并施用于爬行害虫或螨类栖息的场所或通道的类型的杀虫剂,代表性的有(1)烟熏剂、(2)全量喷射型气溶胶、(3)涂布型气溶胶及(4)诱饵剂,分别具有剂型上的特长。
(1)烟熏剂或(2)全量喷射型气溶胶是将药剂一次性散逸至室内的每个角落,由于规定时间密闭室内,提高药剂浓度,并且在此期间人无法入室,故相当于医药品的范畴。这些制剂一次施用,即可2~4周持续对于爬行害虫或屋内尘性螨类的驱除效果,另一方面,使用前的程序耗费功夫,由于有必要特别留意药剂的安全性等,故难说是可轻易频繁采用的剂型。
另一方面,局部性进行面处理的(3)涂布型气溶胶或点处理的(4)诱饵剂,对于人体的作用相当于缓和的准医药品,与(1)烟熏剂或(2)全量喷射型气溶胶相比较时虽然使用容易,但由于并非空间处理,故药剂与害虫或螨类的接触效率劣化,并非一定可提供有效率的驱除方法者。
如此,一直以来,为空间处理、且相当于准医药品的爬行害虫或屋内尘性螨类用防除剂的开发被认为困难。
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爬行害虫驱除方法,其为使包含杀虫成分及溶剂的杀虫液蒸散于室内空间、收纳空间等空间内,驱除爬行害虫的方法,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作为溶剂,为了使粒径小的杀虫液微粒持续在空间浮游,通过压电式喷雾器每次少量地耗费时间地使杀虫液蒸散。此专利文献1的方法虽如液体电气蚊香那样,是提出经长时间持续将微量的药剂散逸在空间而驱除蟑螂者,但不只是将与蚊子相比较对药剂耐性强数十倍的蟑螂作为对象,亦必须使用强力的杀虫成分,无法避免对于人体的安全性的挂虑。
本发明者们在开发为空间处理剂、且相当于准医药品的爬行害虫或屋内尘性螨类用防除剂时,以如下的制剂为目标而进行深入研究:并非如(1)烟熏剂或(2)全量喷射型气溶胶那样以每2~4周一次的频度使用的制剂,而是只要进行1次定量喷雾处理,即可在实用条件下持续数日防除效果,即基本上是每1~2日使用1次的制剂,即使在有人的状况下亦能够使用的安全性高的制剂。其结果,发明出不仅对爬行害虫或屋内尘性螨类有效,喷雾当日对飞翔害虫亦有效,且极为有用的“害虫、螨防除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需要说明的是,此发明亦可实现对于飞翔害虫的实用的驱除效果,作为气溶胶的喷射特性,喷射后的喷雾粒子形成为浮游性粒子、和有关对壁面等的附着以及对地板表面的沉降的附着性粒子,并且优选设计为至喷射处理1小时后为止,整体的喷雾粒子中的30~80%附着于壁面等,或是沉降于地板表面。另外,专利文献2的发明当时,作为定量喷射阀门的喷射容量,一般为0.2~0.4mL,该制剂在1次的处理中基本进行数次推压(喷射按钮的按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20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基板上形成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转向角度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