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3656.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T·耶格尔;M·朱斯特;J·科比茨;F·施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坦埃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21/18;B65D51/24;B65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邱成杰;吴瑛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用 装置 | ||
一种用于鼻后感知芳香物质的饮用装置,包括用于饮用液体的储存容器(12)、可紧固在储存容器上并具有嘴端(28)的头部(14)、至少一个可更换的香味容器(20)和固定在头部中的饮用吸管,空气可流过所述至少一个可更换的香味容器并且所述香味容器可固定在头部上,所述饮用吸管包括:用于饮用液体的输送通道(18),所述输送通道从所述储存容器(12)朝向所述饮用装置(10)的所述嘴端(28)延伸;以及用于输送加香空气的空气通道(78),所述空气通道从所述至少一个香味容器(20)中的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嘴端(28)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鼻后感知芳香物质的饮用装置和用于该饮用装置的香味容器。
现有技术
人们越来越需要摄取饮用液体,一方面具有令人愉快的风味,但另一方面防止可能由摄取溶解在饮用液体中的芳香物质或稳定剂引起的健康风险。还应避免摄入更多的卡路里。
因此,给予轻微果味香味的水在最近几年变得流行起来。然而,在这种加香的水中还存在不期望的添加剂,例如稳定剂和一定比例的糖,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加香饮料还具有被许多使用者拒绝的卡路里量的原因。
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在于仅在饮料即将被消费之前将调味香料加入饮料中。US2008/028353A1、US2015/030726A1和US86,622,904是定量给料系统的实例,其中最初分开提供的芳香物质被添加到饮用液体中,并在饮用饮料之前或期间立即溶解在其中。尽管这种措施允许避免诸如饮用液体在延长的时间段内的稳定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不期望的添加剂摄入的问题。
由于嗅觉在食物和饮料消费中的味觉感知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迄今为止,各种系统已经尝试影响饮用时感知的气味。为此,US5,635,229提出了一种香味元件,其可以连接到靠近饮用容器上的饮用开口,从而香味元件紧邻使用者的鼻子,使用者在饮用时通过鼻子呼吸,从而感知香味。
根据US8,662,339B2的饮用容器还基于在饮用时通过鼻子吸入香气的原理工作。
发明介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饮用装置,所述饮用装置允许用户具有改进的味觉体验。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饮用装置实现,优选实施方式遵循其它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鼻后感知芳香物质的饮用装置包括用于饮用液体的储存容器、可紧固在储存容器上并具有嘴端的头部;可更换的香味容器,空气能够流动通过所述香味容器并且所述香味容器能够紧固在所述头部上,以及饮用吸管,所述饮用吸管包括用于饮用液体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从所述储存容器朝向所述头部的所述嘴端延伸;以及空气通道,用于输送加香空气,所述空气通道从所述香味容器朝向所述头部中的所述嘴端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饮用装置的基本方面在于,芳香物质在鼻后感知。在饮用期间,芳香物质与饮用液体一起到达使用者的口中,随后经由咽部后上升到嗅觉粘膜(嗅觉区),在那里所述芳香物质被位于那里的受体检测到并被使用者感知。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同样适用于冷的或热的饮用液体。
利用了嗅觉和味觉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事实。因此,用户获得了他们正在品尝香气的印象,即使他们实际上只是从鼻后闻到香气。
人的味觉基本上由鼻后嗅觉来决定。舌头的感受器只能区分甜、酸、苦、咸和鲜,而味觉的不同在于咽中的食物和液体的气相经由鼻后途径上升并到达嗅觉粘膜。位于那里的传感器触发神经刺激,从而在大脑中引起味觉印象。因此,在饮用期间将香味递送到咽部的人获得了饮料被赋香的印象,因为鼻后嗅觉过程在大脑中产生了饮料是香源的感觉,即使用户正在摄取纯净且未掺杂的、即未赋香的液体,例如水。如果通过鼻子吸气而感知到气味,即所知的芳香物质的鼻前感知,则这种印象不会出现到相同的程度,因为这种感觉与呼吸频率相关,因此用户获得了正确的印象,即他们仅仅闻到芳香物质,而不像鼻后感知的情况那样品尝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坦埃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坦埃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3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