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造成支撑热交换器的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5062.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6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F.比罗德;R.图尔诺伊斯;E.海农;S.安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0 | 分类号: | F28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郭晓东 |
地址: | 法国拉韦里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造 支撑 热交换器 框架 | ||
一种支撑框架(4),其构造成支承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冷却剂通过的凸缘(22),所述框架包括侧壁(12),在所述侧壁中产生用于凸缘(22)穿过的狭槽(28),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2)包括至少一个边缘(34、36),其放置在狭槽(28)的端部附近并且布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狭槽(28),以便限定凸缘的插入路径,该插入路径相对于侧壁的法线倾斜,所述边缘还构造成形成凸缘的枢转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特别是用于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更特别地,本申请涉及包括框架的系统,该框架构造为支承包含在这些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已知的实践是为机动车辆提供用于冷却剂或传热流体的各种回路,用于冷却车辆的各种部件,特别是发动机或电池,和/或形成用于供暖、空调和/或通风系统的冷却回路。这些各种流体回路必须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特别是在车辆的前端,使得在热交换器中流通的流体可以与通过车辆前端进入的空气流进行热交换。
这种系统既用于内燃机车辆,也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在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中,当前的电动化意味着使用日益强大的电池来改善发动机性能和车辆的舒适性,同时增加车辆的行驶里程。电池电量的增加必须与快速充电方法的研究齐头并进。使用大于50kW电功率的快速充电站是已知的。然而,在如此高的功率下,车辆电池中存在散热,如果不排出则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坏,例如电池寿命的缩短或充电速度的限制。
为了防止这种损坏,有必要对电池进行温度调节,尤其是冷却电池。为此,机动车辆通常配备有能够将热量从一种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的热交换系统。通风管道用于将冷的进入空气引导至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这些热交换器可以布置在密封的封装外壳中,该封装外壳也封装通风组件。
在快速充电的特殊情况下,车辆是静止的。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来实现电池的最佳冷却,电机风扇单元以高速运行,从而在外壳内产生高过压。这种过压容易导致新鲜空气的泄漏,即空气离开外壳而不通过交换器,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来自外壳外部的热空气的再流通,这具有降低热性能的效果。因此,封装外壳必须密封,特别是在热交换器入口和出口管等部件穿过外壳的地方,因为这些部件构成薄弱区域,其可能是空气泄漏的来源。
密封装置可用于封装外壳在管穿过外壳的区域。应该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不限于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因为如上所述的传热流体回路也可以形成内燃机车辆的通风、供暖或空调系统的一部分。然而,已知的装置有许多缺点。由于构成热交换系统的管的直径和类型多种多样,这些密封装置通常难以适应,必须制造成特定的尺寸,以确保用于它们旨在所用于的不同规格管的最佳密封。
已知密封装置(特别是以弹性体制成的附件的形式)的另一缺点是组装和拆卸的复杂性。这些装置中的许多是永久附接的,尤其是当它们需要包覆成型操作以确保管在穿过封装外壳时的密封附接时。这种操作不仅使组装变得复杂,而且使任何后续的维护或修理拆卸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将有效的密封元件安装在靠近在这些交换器的管的外壳中形成的通道开口处会使热交换系统的组装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属于这种情况,并且旨在通过提出一种前端模块来弥补这种缺陷,该前端模块包括用于将热交换器密封封装在与系统相关的外壳中的有效密封装置,该模块易于组装。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撑框架,其构造成支承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用于冷却剂流体通过的凸缘,框架包括侧壁,在侧壁中产生用于凸缘穿过的狭槽,其特征在于,侧壁包括至少一个边沿,其放置在狭槽的端部附近并且布置成至少部分地穿过狭槽,以便限定凸缘的插入路径,该插入路径相对于侧壁的法线倾斜,所述边沿还构造成形成凸缘的枢转点。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单独或结合起来,可以提供:
a.侧壁包括至少部分穿过狭槽布置的两个边沿,每个边沿从界定狭槽的相对端的边缘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热系统公司,未经法雷奥热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50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