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丁烯共聚物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5837.1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7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波;M·加勒蒂纳;K·伯恩雷特纳;P·莱斯基宁;M·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06 | 分类号: | C08F210/06;C08F210/08;C08F2/00;C08F4/6592;C08L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尹吉伟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丁烯 共聚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峰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为1.0g/10min至20.0g/10min且丁烯含量为1.5重量%至8.0重量%,其中所述共聚物是使用单点位催化剂制备的,并且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i)30重量%至70重量%的MFR2为0.5g/10min至20.0g/10min且丁烯含量为0.5重量%至10.0重量%的丙烯丁烯共聚物(A);和(ii)70重量%至30重量%的MFR2为0.5g/10min至20.0g/10min且丁烯含量为1.0重量%至8.0重量%的丙烯丁烯共聚物(B);其中共聚物(A)和(B)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单点位催化剂制备的多峰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制备所述无规共聚物的方法,并涉及包含所述无规共聚物的制品,例如膜。
背景技术
基于聚烯烃的包装膜在文献中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它们通常可以容易地加工、重量轻、对环境条件稳定并且能够针对特定应用进行定制,以满足包装领域的不同需求。特别是食品包装对所用的材料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包装必须足够紧,以便充分保护包装的或密封的材料,并使密封产品的处理(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足够安全。因此,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能。理想情况下,膜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是可热封的,以尽可能地减小密封过程中输入的能量。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机械性能。具有较高刚度的聚合物可允许使用较低的膜厚度,从而节省材料和能源。良好的冲击性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即使掉落,包装内的内容物也能保持安全。
还必须考虑灭菌性能,因为现在食品包装应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在使用前经过灭菌处理。最常见的灭菌程序是使用热(蒸汽)、辐射(β辐射、电子或伽马辐射)或化学物质(通常为环氧乙烷)。蒸汽灭菌通常在约120℃至13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因此,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热稳定性,例如其熔融温度高于通常的约120℃至130℃的蒸汽灭菌温度。
当然,在上述灭菌条件下处理聚合物会损害其最终性能,尤其是光学性能,例如透明度。因此,理想地,就保持灭菌后的低雾度而言,期望优异的灭菌性能。
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平衡而广泛用于此类包装应用中。通常,这些是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但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包装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性能平衡,通常将这些共聚物作为多层结构应用。例如,将提供最佳密封性能的低Tm(熔融温度)丙烯乙烯共聚物层与提供良好刚度的较高Tm丙烯乙烯共聚物结合在一起。这些类型的结构在例如EP2965908中进行了描述。然而,使用多层结构具有许多缺点。原则上,这些缺点包括材料生产和回收中的复杂性。在工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塑料领域,都在努力提高所用材料的可回收性。多层结构对重复利用提出了重大挑战。
丙烯丁烯共聚物在膜应用中也是已知的(例如,如所描述的(EP 3257878),但是这些牌号中的大多数是使用齐格勒-纳塔(ZN)催化剂制备的。与使用ZN催化剂相关的缺点在于它们倾向于产生大量的低聚物,并且需要高的共聚单体含量以实现所需的低熔融温度。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聚合物,其可以克服至少一些与目前使用的这些聚合物相关的问题。人们正在寻找一种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吸引人的性能平衡的聚合物。特别地,需要一种可以用作单层材料的聚合物。优选地,实现这些因素中的一个以上。
发明内容
因此,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峰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其熔体流动速率(MFR2)为1.0g/10min至20.0g/10min且丁烯含量为1.5重量%至8.0重量%,其中所述共聚物是使用单点位催化剂(single site catalyst)制备的,并且其中所述共聚物包含:
(i)30重量%至70重量%的MFR2为0.5g/10min至20.0g/10min且丁烯含量为0.5重量%至10.0重量%的丙烯丁烯共聚物(A);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里利斯股份公司,未经博里利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5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