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热交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86781.1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7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有山雅广;矶田胜弘;山下贤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P3/12;F01P3/20;B60K1/00;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邰凤珠;刘继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热交换 系统 | ||
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来自马达的废热的车辆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其执行用于冷却内燃机(11)的第一介质与用于冷却逆变器(21)的第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二热交换器(2),其执行第一介质与用于润滑变速器(31)和/或冷却马达(34、35)的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第三热交换器(3),其执行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切换阀(26),其使得能够在第一路径A与第二路径B之间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逆变器散热器(23)供应给逆变器(21),该第二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3)的第二介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1)供应给逆变器(21);以及控制单元(40),其控制切换阀(26),使得当第一介质处于预定低温状态时选择第二路径B。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该系统执行混合动力车辆等的内燃机、逆变器以及马达等的热交换。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燃油效率,混合动力车辆(HEV)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HEV以内燃机和马达为驱动源,因此有效利用其废热成为进一步提高燃油效率的挑战。已经公开了针对这一挑战的各种解决方案(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098628)。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098628中所述的车辆热交换系统,在包括冷却发动机的发动机冷却水回路、将DC电流转换成AC电流并将其供应给驱动马达的驱动逆变器以及用于冷却驱动马达的HV冷却回路的车辆热交换系统中,利用从驱动逆变器和驱动马达中产生的废热以通过在发动机冷却水与HV冷却水之间执行热交换而使发动机冷却水升温来预热发动机。
然而,随着现代车辆热交换系统中其它类型废热的数量增加,在现存的系统中废热的利用是不充分的。例如,虽然响应于由于马达输出的增加以及马达尺寸的减小而导致马达产生的热量增加,混合动力车辆数量增加,其中这些混合动力车辆被配置为将用于润滑减速器(自动变速器)的自动变速箱油(ATF)应用于变速箱(齿轮箱)内的发电马达和/或驱动马达以冷却这些马达(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2-047309),但现状是在这种配置下从这些马达中产生的废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涉及提供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其能够有效利用从变速器和马达例如发电马达和/或驱动马达中产生的废热。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热交换器,其执行用于冷却内燃机的第一介质与用于冷却逆变器的第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第二热交换器,其执行第一介质与用于润滑变速器和/或冷却马达的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第三热交换器,其执行第二介质与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
切换阀,其使得能够在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该第一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二介质经由逆变器散热器供应给逆变器,第二路径将已经通过第三热交换器的第二介质经由第一热交换器供应给逆变器;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切换阀,使得当第一介质处于预定低温状态时选择第二路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该方面,将该控制实现为使得,例如,在EV驱动模式或者类似模式下在启动后和内燃机开始运行前,其中第一介质的温度较低,通过第二热交换器来执行第一介质与第三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此外通过第一热交换器来执行第一介质与第二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能够促进内燃机的预热。由此,从变速器和马达中产生的废热能够被有效地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马勒国际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马勒滤清系统;马勒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6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混合互连电路
- 下一篇:通信设备、电子装置和无线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