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8896.4 | 申请日: | 201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若林健明;竹田宪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66;H01M50/367;H01M50/383;H01M50/21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抑制从电池喷射的高温的排出气体引起的弊端从而提高安全性。电池组将具有排出阀的电池单体(1)收纳于壳体(2),在与电池单体(1)的排出阀侧端面(1a)对置的位置配置防火帽(6)。防火帽(6)具备:碰撞板部(6A),配置在与排出阀侧端面(1a)对置的位置;以及壁(6B),形成于碰撞板部(6A)的周围,电池单体(1)的排出阀以及其附近配置于周壁(6B)的内侧,在电池单体(1)与周壁(6B)之间设置逆喷射间隙(30)。进而,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从逆喷射间隙(30)流入的排出气体的膨胀空间。关于膨胀空间,从排出阀喷射的排出气体与防火帽(6)的碰撞板部(6A)碰撞,经由扩散间隙(28)和逆喷射间隙(30)而在膨胀空间充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能够充电的电池收纳于外装壳体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作为便携式电气设备的电源使用的电池组近年来进一步要求高输出化,采用每单位体积的效率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为高输出,但反过来,内压有时因某种原因而上升。为了确保针对电池的内压上升的安全性,设置以设定压力开阀而防止破裂的排出阀。在排出阀开阀时,电池处于异常的发热状态,从排出阀猛烈地喷出高温的气体。从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气体热能和动能高,将外装壳体热熔融而破损。破损的外装壳体将高温的喷出气体向壳体外喷出,但向外部喷射的气体有时与空气接触而起火。为了防止由来自排出阀的排出气体引起的外装壳体的损伤,开发了在与电池的排出阀侧端面对置的位置配置耐热性的隔离物的电池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59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池组中,在电池的排出阀侧端面与外装壳体内表面之间配置云母片等耐热性的板材。该电池组使从排出阀喷射的排出气体与云母片碰撞,从而能够防止其直接向外装壳体喷射。然而,由于从作为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的排出阀喷射的排出气体是400℃以上的异常的高温,且猛烈地被喷射,因此,在与云母片碰撞而向表面方向进行方向转换后,也在保持异常的高温的同时猛烈地与外装壳体的内表面碰撞。在该状态下喷射到外装壳体内表面的排出气体将外装壳体热熔融而使其损伤,从损伤部向壳体外喷射排出气体。从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排出气体被喷射到壳体外的电池组由于冒烟、起火等而无法确保高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在外装壳体内产生的火焰从外装壳体的孔向壳体外释放,因此进一步无法确保安全性。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本发明的发明人们的见解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从电池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排出气体引起的弊端以及火焰向壳体外释放从而提高安全性的电池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池组具备:电池单体1,具有若内压超过设定压力就开阀的排出阀;以及壳体2,收纳所述电池单体1,在与电池单体1的排出阀侧端面1a对置的位置,在与排出阀侧端面1a之间设置扩散间隙28并配置防火帽6。防火帽6具备:碰撞板部6A,配置在与排出阀侧端面1a对置的位置;以及周壁6B,形成于碰撞板部6A的周围,电池单体1的排出阀以及其附近配置在周壁6B的内侧,在电池单体1与周壁6B之间设置逆喷射间隙30。进而,在壳体2的内部设置从逆喷射间隙30流入的排出气体的膨胀空间25。关于膨胀空间25,从排出阀喷射的排出气体与防火帽6的碰撞板部6A碰撞,经由扩散间隙28和逆喷射间隙30而在膨胀空间25充满。
发明效果
以上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能够抑制从开阀的排出阀喷射的高温的排出气体猛烈地喷射到壳体的外部,防止起火等弊端,从而提高安全性。其原因在于,以上的电池组使从排出阀喷射的高温且高能量的排出气体与防火帽的碰撞板部碰撞而在扩散间隙扩散,将扩散后的排出气体进一步向逆喷射间隙流入,使流动方向向排出阀的喷射方向的相反方向进行方向转换并使能量衰减,并且将从逆喷射间隙流入膨胀空间而充满的排出气体的能量在膨胀空间进一步衰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8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协调部件接口控制框架
- 下一篇:探针基板以及电性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