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借助于旋转剥离机移除电缆线的屏蔽箔的方法和用于支持电缆线的屏蔽箔的移除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2044.2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8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P·伯格;R·德施勒;M·约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洛伊尼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陈浩然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借助于 旋转 剥离 电缆线 屏蔽 方法 支持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除具有纵向轴线(L)的电缆线(Ka)的屏蔽箔(K2)的方法,该电缆线从纵向轴线向外具有内部导体(K5)、电介质(K4)、屏蔽箔(K2)和绝缘护套(K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例如借助于旋转剥离设备的旋转刀片(23)在电缆线(Ka)的绝缘护套(K1)中形成第一深度(T1)的切口(EK),其中,第一深度(T1)小于或等于绝缘护套(K1)的厚度;b.通过将至少一个可径向调节的穿孔工具穿过在步骤a中产生的切口(EK)压入,直到穿孔工具到达第二深度(T2),在屏蔽箔(K2)中生成预定断点(S),其中,第二深度(T2)至少相当于绝缘护套(K2)的厚度加上屏蔽箔(K2)的厚度的至少一半;c.在预定断点(S)处撕裂屏蔽箔;和d.拔掉屏蔽箔(K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除电缆线的屏蔽箔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旋转剥离机移除电缆线的屏蔽箔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旋转剥离机移除电缆线的部分绝缘和部分导电的屏蔽箔的方法。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用于支持屏蔽箔的移除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缆线(特别是具有屏蔽箔的同轴缆线)的缆线端部的加工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从通过切割或锯切缆线而切割成一定长度开始,一直到将连接器压接在内部导体上。这个过程的子步骤是移除屏蔽箔,屏蔽箔通常以螺旋形缠绕在电缆线的金属屏蔽编织物周围。通常由涂覆PET的铝箔构成的屏蔽箔的移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屏蔽箔通常非常薄,并且在某些地方由于其重叠而为双层。
直到今天,在上述缆线端部加工方法中,通常将绝缘物切割到和移除至屏蔽箔。然后通常手动移除屏蔽箔。箔的手动移除充满不确定性,并且不能保证恒定的加工质量。此外,手动进行的该步骤比该步骤是自动过程的一部分时花费显著更长的时间,并且因此与更高的长期成本相关联。
在其中不存在屏蔽箔的普通同轴缆线的情况下,剥离逐步进行。通常第一切口切穿外部保护性护套和掩蔽物或屏蔽物,随之分离的层立即被移除。随后,电介质被切割到内部导体,并且被部分地或完全地移除。保护性护套然后被切割到掩蔽物或屏蔽物,并且被部分地或完全地移除。部分移除保护掩蔽物或屏蔽物或内部导体,例如以防磨损或氧化,直到缆线的进一步加工。
在具有屏蔽箔的缆线的情况下,可利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旋转剥离机进行绝缘护套的移除。随后,屏蔽箔被手动退绕并切断到期望的点。如上文所解释,移除通常薄的屏蔽箔带来特殊的挑战,因为与绝缘物不同,它不能旋转地切割,因为由于缆线的不圆度,屏蔽箔的旋转切割通常会导致屏蔽编织物的不期望的损坏。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支持通过热处理待移除的屏蔽箔来移除同轴缆线的金属屏蔽或屏蔽箔的方法和装置。基于屏蔽箔的支持热处理的已知方法并不总是导致令人满意的(或者最重要的是可再现的)结果。
因此,从现有技术开始,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并提出一种用于移除电缆线的屏蔽箔的方法,该方法使得有可能利用自动化过程令人满意地且以可再现的方式移除屏蔽箔,并且因此尽可能少地损坏下面的金属屏蔽编织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支持电缆线的屏蔽箔的移除的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首先通过两个独立权利要求的要素来实现。此外,另外的有利实施例从从属权利要求和描述中得出。
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移除具有纵向轴线的电缆线的屏蔽箔的方法来实现,缆线从纵向轴线向外具有至少一个内部导体、电介质、屏蔽箔和绝缘护套,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例如借助于旋转剥离设备的旋转刀片在电缆线的绝缘护套中形成第一深度的切口,其中第一深度小于或等于绝缘护套的厚度;
b. 通过将至少一个可径向调节的穿孔工具穿过在步骤a中产生的切口压入,直到穿孔工具到达第二深度,在屏蔽箔中形成预定断点,其中第二深度至少相当于绝缘护套的厚度加上屏蔽箔的厚度的至少一半;
c. 在预定断点(S)处撕裂屏蔽箔;和
d. 移除屏蔽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洛伊尼格股份公司,未经施洛伊尼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2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CCT汽车前灯
- 下一篇:机器人多物品型码垛和卸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