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电路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93734.X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4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幸树;野村敏光;泷川雄介;近井圣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点 异常 监视 装置 使用 电路 断路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地对开闭触点部的电压降异常进行监视的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具有:变流器(3),其检测在将电路(1)进行开闭的开闭触点(2)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流过电路(1)的负载电流;负载电流检测部(4),其输出负载电流的信号;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5),其与开闭触点的电源侧的电路连接;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6),其与开闭触点的负载侧的电路连接;异常检测用变流器(7),其对由于流过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及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的电流而产生的差分电流进行检测;电压降检测部(8),其基于差分电流而将成为开闭触点处的电压降的实测值的输出信号进行输出;波形比较部(10),其基于负载电流的值及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的初始值对电压降的正常值进行计算,基于电压降的正常值及电压降的实测值对电压降差分值进行计算而与预先设定的警报等级值相比较,在电压降差分值超过警报等级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存在异常,输出警报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开闭触点部的异常进行监视的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及使用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的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电路断路器的开闭触点部的异常监视,采用通过电压降法对开闭触点部的接触电阻进行测定的方法,即,通过经由与电路中的被监视开闭触点部的两端连接的绝缘型放大器而检测出的触点部的电压、和经由变流器而检测出的在电路中流动的电流而对触点部的电阻值进行计算,与电阻的基准值相比较而对异常有无进行判定(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179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方法中,在如电路断路器这样的将触点进行开闭的装置中,为了对开闭触点部的电压降进行直接测定,在开闭触点断开后也经由与触点两端连接的电压测量器而触点间导通,因此实质上无法确保触点断开时的触点间的绝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由于非接触地对开闭触点部的电压降进行测定,因此能够安全地对开闭触点部的异常进行监视的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及使用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的电路断路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触点部异常监视装置具有:变流器,其检测在将连接电源和负载的电路进行开闭的开闭触点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流过电路的负载电流;负载电流检测部,其输出负载电流的信号;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其与开闭触点的电源侧的电路连接;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其与开闭触点的负载侧的电路连接;异常检测用变流器,其对由于流过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及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的电流而产生的差分电流进行检测;电压降检测部,其基于差分电流而将成为开闭触点处的电压降的实测值的输出信号进行输出;以及波形比较部,其基于负载电流的值及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的初始值对电压降的正常值进行计算,基于电压降的正常值及电压降的实测值对电压降差分值进行计算,将电压降差分值和预先设定的警报等级值进行比较,在电压降差分值超过警报等级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存在异常,输出警报信号。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断路器具有:开闭触点,其设置于将电源和负载进行连接的电路,将电源及负载间进行开闭;变流器,其对在开闭触点为闭合状态的情况下流过电路的负载电流进行检测;负载电流检测部,其输出负载电流的信号;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其与开闭触点的电源侧的电路连接;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其与开闭触点的负载侧的电路连接;异常检测用变流器,其对由于流过电源侧电压检测电阻及负载侧电压检测电阻的电流而产生的差分电流进行检测;电压降检测部,其基于差分电流而将成为开闭触点处的电压降的实测值的输出信号进行输出;波形比较部,其基于负载电流的值及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的初始值对电压降的正常值进行计算,基于电压降的正常值及电压降的实测值对电压降差分值进行计算,将电压降差分值和预先设定的警报等级值进行比较,在电压降差分值超过警报等级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开闭触点的接触电阻存在异常,输出警报信号;以及跳闸装置,其能够将开闭触点断开。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37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硝催化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使用电子束对增材制造部件进行后固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