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9767.5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1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是泽亮辅;畠田崇史;冈田成浩;田中诚;太田谕;小野寺亚由美;饭塚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9/22;F28F19/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以及 冷冻 循环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及集管。集管设置于上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包括在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及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至少一个上述集管具备供上述热交换管连接的内板体、与上述内板体对置配置的外板体及设置在上述内板体与上述外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在上述中间板体上形成有第1转换流路以及第2转换流路。上述第1转换流路使上述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上述第2转换流路使上述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集管型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以及集管。在热交换管的内部形成有制冷剂流路。集管设置于热交换管的端部。期望提高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3764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热交换管以及集管。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集管设置于上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上述多个热交换管包括在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及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以及在上述第1方向上依次并列配置的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及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至少一个上述集管具备供上述热交换管连接的内板体、与上述内板体对置配置的外板体、以及设置在上述内板体与上述外板体之间的中间板体。在上述中间板体形成有第1转换流路以及第2转换流路。上述第1转换流路使上述第1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2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上述第2转换流路使上述第2下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1上游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流路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透视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集管的截面图。
图5是第2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第2集管的截面图。
图7是第1变形例的第1集管的截面图。
图8是第2变形例的第1集管的截面图。
图9是第3变形例的第1集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第3变形例的第1集管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中,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如以下那样定义。Z方向是第1集管以及第2集管的长边方向(延伸方向)。例如,Z方向是铅垂方向,+Z方向是上方。X方向是热交换管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方向)。例如,X方向是水平方向,+X方向是从第2集管朝向第1集管的方向。Y方向(第1方向)是与X方向以及Z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优选是水平方向。
图1是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9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