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90000041.7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3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田浦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结构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层结构,用于会聚背光光线及透过检测光线,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膜层单元。每个膜层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光学表面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光线在透过所述膜层单元时由相同光线所经过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光学表面及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光学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不变,并定义所述至少一部分第一光学表面为第一透光部,经由所述第一透光部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所述光学膜层结构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增加背光亮度通常会设置用于聚拢背光光线的光学膜层,比如: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棱镜片等。所述光学膜层通过在透光基板上设置凸起的微结构来将散乱的背光光线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出射方向聚拢。然而,现有微结构的形状虽然对所述背光光线具有较强的聚拢作用,但是对于由外部对象发射或被外部对象反射回来的,与所述背光光线的出射方向大致相反的检测光线却会有明显的发散作用,不利于对透过所述光学膜层后的检测光线进行检测,因此无法满足当前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隐藏的传感模组以实现各种屏下感测功能的光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膜层、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会聚背光光线及透过检测光线的光学膜层结构。所述光学膜层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膜层单元。每个膜层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光学表面及第二光学表面。所述光线在透过所述膜层单元时由相同光线所经过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光学表面及对应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光学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不变,并定义所述至少一部分第一光学表面为第一透光部。经由所述第一透光部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学表面包括平面或整体为一平面,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保持平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部为一平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透光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透光部与相对的第二光学表面部分的垂直间距相同于或不同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透光部部分的垂直间距。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即第二光学表面为光线透过所述膜层单元时的边界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还包括第二透光部,所述光线在透过所述膜层单元时由相同光线所经过的第二透光部及对应的部分第二光学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改变,使得经由此处透过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沿特定方向会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部不平行于所述对应的部分第二光学表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包括多个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连接于各所述第一透光部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斜面,所述斜面倾斜于所述第一透光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斜面与第一透光部相连,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部包括平面或曲面,所述平面或曲面与第一透光部垂直相连。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连续扩展的平面区域;或者
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多个相互之间不相连的平面区域;或者
所述第一透光部包括多连通区域,该多连通区域内存在一部分被排除掉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90000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示功图调控抽油机运行频率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多媒体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