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极细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0229.0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樊姚姚;倪春健;吉宫隆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6/62;D01D5/36;D03D15/292;D04B1/16;D04B21/00;D04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岛 复合 纤维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海岛复合纤维、极细光泽纤维和纤维产品。所述海岛复合纤维的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所述海岛复合纤维高次加工性良好,能够用既有的设备保持高的生产性和品质,并且通过除去海成分而得到的极细纤维具有优异的光泽和触感,织成织物后具有柔软的良好触感以及高光泽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岛成分至少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的海岛复合纤维,以及由该海岛复合纤维减量后得到的高光泽极细纤维。
背景技术
使用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不仅在衣料用途,而且广泛应用于内部装饰、车辆内饰、产业用途。
但是,在纤维用途多样化的现代,对纤维的特性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极细化柔软光泽纤维,对于纤维本身的特性和制成布料之后的特性能产生较大的效果,在控制纤维的截面形态的观点中是主流的技术。
制造光泽纤维的方法,多采用多叶断面直纺的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1510466040.X公开了利用三叶异形断面直纺制作光泽纤维,虽然达到光泽效果,但是纤维的截面控制难度较高,光泽反射性较低,同时由于直纺做不到极细化的效果,纤维柔软性较差。
日本专利JPA2000248419公开了一种多角断面海岛纤维的制造方法,虽然利用海岛纤维做到了截面控制,形成了一定的光泽,但是在极细化和纤维柔软度控制方面没有涉及。由于岛成分直线边的存在,海岛减量时对开纤性的要求较高,否则极易导致减量后岛的直线边无法完全暴露或者直边变弯,达不到反射的效果。且开纤效果不好的话,也易造成减量后纤维强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纤性好、减量后能得到光泽柔软的极细纤维的海岛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中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边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
岛成分优选大有光PET、大有光3GT、大有光PBT或大有光N6。
所述海成分和岛成分的复合比例为50/50~5/95。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极细纤维,由上述海岛复合纤维脱海后形成。所述极细纤维的杨氏模量在5GPa以下。
所述极细纤维的单丝纤度优选0.01~1.00dtex。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通过控制岛成分之间的距离,使得减量后所得极细纤维的断面形态仍保留了直线边,保证了极细纤维具有优异的光泽度以及强度。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可以应用于织物、编物等纤维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海岛复合纤维中的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所述易溶出型聚酯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的共聚物,或者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为第一第二组份、间苯型磺酸盐为第三组分的共聚物。从脱海性和脱海后的极细纤维的开纤性的观点,优选共聚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3mol%~20mol%的聚酯、以及除了前述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以外还共聚了分子量500~3000的聚乙二醇5wt%~15wt%的聚酯。上述优选的聚酯,能够保持结晶性,同时能够在制丝工序中不妨碍岛成分的变形,能够形成高取向纤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0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