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碳原子链和石墨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0544.3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汤富领;叶文海;薛红涛;卢学峰;李俊琛;任军强;何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1B32/184;B82B3/00;B8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制备 纳米 材料 原子 石墨 方法 | ||
1.一种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结合原子磁性、电子自旋参数和计算量选择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或选择适宜的原子间势函数进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或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后,再进行模具材料、表面晶向、温度、间隙尺寸、固定和活动原子的范围、籽晶牵引速度、碳源温度、入射速度各因素参数的调整,使碳纳米材料在模拟过程中连续、可控生长;
所述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一,建立生长所用的晶格模具模型、选择原子间势函数及选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步骤二,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将碳原子链或石墨烯籽晶插入晶格模具的通孔或狭缝中,籽晶左端露出摸具,通孔或狭缝右端留有空间,然后将碳源以一定流量和流速从通孔或狭缝右端注入,碳源在通孔或狭缝内向左运动后与籽晶链接成键,同时以匹配的速度向左牵引籽晶左端,带动整个碳纳米材料向左移动,为碳源注入留下空间;
步骤三,进行步骤一~步骤二重复循环,使碳纳米材料连续、可控地生长;
步骤一中,所述晶格模型包括模型框架、模具和碳纳米材料籽晶,模具中有以直径为R的通孔或有宽度为h的狭缝;
以Cu、Ni、Au、Ag、Pt金属或合金晶体作为模具,晶格模具中开有直径为R的通孔或宽度为h的狭缝;所述通孔在晶格中的晶体方向选择[1 1 1]、[1 1 0]、[0 0 1]晶向,通孔直径R的取值范围为:4Å R 15Å;所述狭缝在晶格中的晶面选择(1 1 1)、(1 1 0)、(0 0 1)晶面,狭缝宽度h的取值范围为:4Å h 20Å;
步骤一选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中,结合原子磁性、电子自旋、计算量因素进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或选择进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时,碳原子链采用Tersoff势函数或REBO势函数、模具金属采用EAM势函数进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碳原子和金属原子间的势函数采用Lennar-Jones势或Mores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通孔周边大于15Å距离若干原子被固定,剩余原子和碳纳米材料籽晶温度大于30K,且小于金属或合金熔点的2/3模拟温度下驰豫和热振动;模拟中碳纳米材料籽晶左端若干原子以入射速度小于10 Å/ps被牵引向左;
步骤二中,被注入碳源原子的模具的温度小于1200K且小于金属或合金熔点的2/3;
碳源温度小于 1500 K。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为碳原子链,制备碳原子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相关分子动力学模拟所用原子间势函数,并建立生长所用的晶格模具模型;
步骤2,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将碳原子链籽晶插入晶格摸具中的通孔或狭缝中,籽晶左端露出通孔或狭缝,通孔或狭缝右端留有空间;将碳源从通孔或狭缝右端注入;
碳源在通孔或狭缝内向左运动后与碳原子链籽晶链接成键,形成碳原子链新的组成部分,同时以调整后的匹配的速度及各因素参数向左牵引籽晶左端,带动整个碳原子链或石墨烯向左移动,为碳源注入留下空间;
步骤3,进行步骤1~步骤2的重复循环,使碳原子链连续、可控地生长。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为石墨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相关分子动力学模拟所用原子间势函数,并建立生长所用的晶格模具模型;
步骤2,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将石墨烯籽晶插入晶格摸具中的狭缝中,籽晶左端露出狭缝,狭缝右端留有空间;将碳源从狭缝右端注入;
碳源在狭缝内向左运动后与石墨烯籽晶链接成键,形成石墨烯新的组成部分,同时以调整后的匹配的速度及各因素参数向左牵引籽晶左端,带动整个石墨烯向左移动,为碳源注入留下空间;
步骤3,进行步骤1~步骤2的重复循环,使石墨烯连续、可控地生长。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连续制备碳纳米材料的方法制备的碳纳米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05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