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0788.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5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民;周王琛;邵冰婷;孙枢文;赵星智;徐裕;黄新;徐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陈娜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插管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包括上端定位组件、下端固位组件、连通管和用于固定下端固位组件的颈部固定带,连通管设于上端定位组件与下端固位组件之间,下端固位组件包括海绵垫片、塑料支撑板、连接板、搭扣、橡胶固定带和固定框架;上端定位组件包括塑料护板、橡胶定位带和魔术贴带,塑料护板采用向远离下端固位组件方向弯曲的弧形,塑料护板的中部设有开口,连通管的一端连通塑料护板的开口,连通管的另一端穿入塑料护板的圆形卡槽;该种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在气管切开后,实现快速稳定可靠的气管套管的固定,操作简便且耗时少,进而通过较好的固定效果保证后续护理吸氧吸痰时的准确及时地完成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临床复杂的医疗情况的不断出现,对于一种既能保证急救时气管插管操作的速度和效果更加提高,又能在后期监护过程中避免各种意外发生尤其是病人自身或者其他人为因素导致的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并且能够满足医护人员在后期吸痰吸氧、雾化、堵管等各种操作要求,更加有效地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进行保护的气管切开插管的多功能固定装置的需求迫在眉睫。
然而,现阶段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医院都没有正规的专用气管切开插管固定装置,很多都是将输液止血带临时改装成固定带,固定效果差且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效果。而现有的一些对于气管切开后套管固定装置的设计,仍主要停留在改变气管切开后套管不同的固定位置、固定方式这些方面,临床实际中常发生插管自身脱出、移位等影响固定效果的情况。很多气管切开的病人病情复杂并且往往合并精神症状,改良气管切开后插管的固定位置固定方式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都很难避免因为病人自身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拨弄甚至拔除气管插管,也无法有效满足后期过程中吸痰吸氧、雾化、堵管等一系列操作。临床上时有发生由于病人自身活动导致的套管移位、脱出、甚至气道受压塌陷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直接在瞬间导致病人失去氧气供应,一旦不能及时处理甚至有些情况下即使及时处理,也将造成极其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危及病人生命。此外,目前临床上即使是简易的固定装置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准备,稍作改良的固定装置在操作时不仅固定操作本身时间耗时较长,也不能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140447.1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导管扣,通过固定在患者脖颈部的黏贴带来实现对于气管切开插管的固定,仅仅依靠患者脖颈部的一条黏贴带在冠状和矢状平面上对该装置进行固定,当病人对该装置稍加拨动,套管就有移位和脱出的风险;并且在皮肤表面缺乏对下方的气道提供足够支撑的装置,无法有效防止气道塌陷的发生。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245018.0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的吸氧固定器,通过简易装置连接气管插管的内固定部和吸氧管,同样存在脖颈部固定带的固定作用不佳的问题,同时由于其装置本身的设计缺陷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医护人员便捷快速对病人进行吸氧、吸痰、雾化、堵管等操作,还会增加操作难度和风险。并且至今,还没有明确有效的设计改良方案,有实时不断地向医护及家属提示患者气管插管装置通气情况的功能,现有的装置,一旦患者气管切开插管通气不畅,都需要通过患者缺氧后一段时间的临床表现才能判断插管不畅,这样的时间滞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
综上,医护人员在气管切开后插管的固定以及后续对病人进行护理时面临很大困难,常常在抢救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时在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固定,在护理过程中面临操作困难等种种不利情况,并且无法实时通过明确的装置提示来判断插管的通气性是否良好。
上述问题是在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的设计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气管切开后插管难以进行固定、固定耗时长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管切开后插管固定装置,包括上端定位组件、下端固位组件、连通管和用于固定下端固位组件的颈部固定带,连通管设于上端定位组件与下端固位组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0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