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1306.4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5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声齐;肖明志;王学宝;何韦;高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消散 雾气 镜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包括有镜框,镜框上设有第一镜片和位于第一镜片内侧的内侧镜片群组,内侧镜片群组与第一镜片之间形成第一中央空腔,内侧镜片群组远离第一镜片一侧与镜框内壁之间形成第二中央空腔,镜框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中央空腔和第二中央空腔的连通间隙,镜框上还连接有模组,模组内设有模组空腔,模组空腔内设有工作时能发热的感光芯片,镜框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模组空腔与第二中央空腔的通孔,利用热传递作用使感光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连通间隙和通孔迅速到达第一中央空腔,使附着在第一镜片内侧上的雾气遇热快速汽化为水蒸气,从而达到快速消散雾气的目的,减少防雾膜成本,加工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智能化、自动化要求的程度越来越高,车载镜头相当于汽车的眼睛。车载镜头关系着图像的清晰度,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图像不能出现模糊,而在自动驾驶领域中,模糊的图像会使程序判定错误,严重的更涉及到生命安全。车载镜头在冬天使用时,成像芯片模组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使镜头内部空气迅速加热,镜头中与外部接触的第一镜片处于冰冷状态,镜头内部热空气接触到冰冷的第一镜片时容易凝结出雾气或水珠,雾气或水珠会附着在第一镜片内侧上,由于水雾或水珠的自然消散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会使镜头的成像画面出现模糊,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现有的技术为了解决镜头的雾气消散问题,会在第一镜片的内侧镀防雾膜,而防雾膜的增加对镜头成本会有很大比例的上升,降低市场竞争力;而且随着要求不断加严,防雾膜层数需要不断的增加,成本又需要进一步提高,但客户却是希望能够降低成本,所以在这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单纯靠防雾膜已经很难满足需求。
本发明就是基于以上问题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整个镜头结构是完全密封,镜头内部与使用环境隔绝,模组空腔与第一中央空腔通过连通间隙和通孔相连通,成像芯片工作时能发热,使模组空腔内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第一中央空腔内的空气温度,利用热传递作用使模组空腔内的热量通过连通间隙和通孔迅速到达第一中央空腔内,使第一镜片内侧上凝结的雾气受热汽化,达到快速消散雾气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镜框3,所述镜框3上设有第一镜片1,所述镜框3上还设有位于第一镜片1内侧的内侧镜片群组2,所述内侧镜片群组2靠近第一镜片1一侧与第一镜片1之间形成第一中央空腔5,所述内侧镜片群组2远离第一镜片1一侧与镜框3内壁之间形成第二中央空腔8,所述镜框3内设有用于连通第一中央空腔5和第二中央空腔8的连通间隙9,所述镜框3上还连接有模组4,所述模组4内设有模组空腔41,所述模组空腔41内设有工作时能发热的感光芯片42,镜框3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模组空腔41与第二中央空腔8的通孔31。
如上所述的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镜片群组2包括有位于第一镜片1内侧的第一内侧镜片21,所述连通间隙9包括有设在第一镜片1与第一内侧镜片21之间的横向连通间隙211以及设在第一内侧镜片21与镜框3内壁之间的第一竖向连通间隙91,所述横向连通间隙211与所述第一竖向连通间隙91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1与第一内侧镜片21之间设有若干个间隔的凸台212,所述横向连通间隙211形成于各个凸台212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2有四个并与第一内侧镜片21一体成型,凸台212形状为弧形条状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快速消散雾气的镜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镜片21外侧壁上设有第一缺口213,所述第一竖向连通间隙91由所述第一缺口213与镜框3内壁围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1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