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1641.4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3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越升挤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模头,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挤出机与模头之间设有阀体,阀体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阀体内还设有与模头连通的出料流道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阀体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与出料流道或排料流道相通的切换装置。生产时,上料系统向挤出机内添加原料,原料在挤出机内加热混合之后,从模头输出,在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切粒机对从模头中输出的原料进行切削,形成发泡珠粒,由于设置了阀体以及切换装置,挤出机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试料以及正常出料这两种状态的切换,可以避免停机后原料从挤出机内冒出,方便将切粒机安装到模头上,从而更加高效、稳定的实现发泡珠粒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珠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EPP泡材料生产工艺分为两类,间歇式釜压发泡法、连续式挤出发泡法,间歇式釜压发泡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连续式挤出发泡法是将含有发泡剂的聚丙烯均相熔体从机头口模直接挤出,通过快速泄压,进行相分离,使溶于聚丙烯均相熔体的气体膨胀,再随着气泡成核、长大、固化,一次性完成挤出和发泡,工艺流程简单,工业化生产效率高。
公告号为CN106543559B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发泡聚丙烯珠粒连续生产线,将烷烃发泡剂从注射口注入机筒中,聚丙烯发泡料与烷烃的重量比为10 ~ 25%,控制口模压力为5 ~ 30MPa,口模温度为110 ~ 150℃,使切粒后的物料在进入大气时发泡,经冷却、干燥即可。
当采用上述设备进行生产时,一般是先开启挤出机,待到观察挤出机模头出料稳定并且达到要求之后,关闭挤出机,将切粒机合上,此时切粒机的刀片位于模头前端,切粒机到位之后,再依次开启切粒机以及挤出机,即可进行生产。相比常规塑料粒子生产,在生产发泡珠粒时,由于在机筒中会同时存在发泡剂以及原料,这样当关闭挤出机想要合上切粒机时,发泡剂在机筒受热膨胀之后,原料仍然会向前移动从模头内喷出,此时不仅影响切粒机的安装就位,同时也容易造成原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可以方便在初始开机时观察原料状态以及安装切粒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发泡珠粒生产系统,包括挤出机以及设置在挤出机端部的模头,所述挤出机连接有上料系统,所述上料系统包括发泡剂上料装置以及主料上料装置,所述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所述挤出机与模头之间设有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与挤出机相通的中间流道,所述阀体内还设有与模头连通的出料流道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排料流道,所述阀体内设有驱动中间流道与出料流道或排料流道相通的切换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时,上料系统向挤出机内添加原料,原料在挤出机内加热混合之后,从模头输出,在模头前端设有切粒机,切粒机对从模头中输出的原料进行切削,形成发泡珠粒,由于设置了阀体以及切换装置,挤出机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试料以及正常出料这两种状态的切换,不仅可以避免停机后原料从挤出机内冒出,也可以方便将切粒机安装到模头上,从而更加高效、稳定的实现发泡珠粒的生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出机包括与上料系统连接的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出料端连接有单螺杆挤出机,所述单螺杆挤出机与双螺杆挤出机互相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单螺杆挤出机以及双螺杆挤出机,可以更好的控制物料的温度以及输出压力,既可以降低设备复杂程度,又可以方便操作,将单螺杆挤出机以及双螺杆挤出机垂直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占用空间,方便安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粒机依次连接有二级送风机以及一级送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级送风机与一级送风机串联,可以为切粒机提供更加稳定的冷却风,提高成品的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越升挤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越升挤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1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