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线和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2131.9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振新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院2号楼12层1201A、1201B、***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系统 | ||
1.一种通信线,其包括设置在所述通信线两端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线还包括:
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接收的第一电信号转换为第一光信号;
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还原为第一电信号;
第一光纤,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和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输出的所述第一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
第一辅助线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输出的电力传输给所述第二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线缆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输出的第二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线还包括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和第四光电转换模块;
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的第三电信号转换为第三光信号;
第四光电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光信号还原为第三电信号;
第二光纤,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和所述第四光电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光电转换模块输出的所述第三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四光电转换模块;
第二辅助线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电力传输给所述第一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线缆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连接器输出的第四电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转换模块包括:
激光放大器,以及,与所述激光放大器和所述第一光纤耦合的激光器,其中,所述激光放大器用于驱动所述激光器向所述第一光纤输出第一光信号,所述第一光信号由所述第一连接器接收的第一电信号转换得到;
所述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包括:
与所述第一光纤耦合的光电转换二极管、与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耦合的跨阻放大器、与所述跨阻放大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耦合的增益放大器,
其中,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光纤接收的第一光信号转换为低电流电信号,所述跨阻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低电流电信号的电流得到低电压电信号,所述增益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低电压电信号的电压得到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输至第二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包括:
激光放大器,以及,与所述激光放大器和所述第二光纤耦合的激光器,其中,所述激光放大器用于驱动所述激光器向所述第二光纤输出第三光信号,所述第三光信号由所述第二连接器接收的第三电信号转换得到;
所述第四光电转换模块包括:
与所述第二光纤耦合的光电转换二极管、与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耦合的跨阻放大器、与所述跨阻放大器和所述第一连接器耦合的增益放大器,
其中,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光纤接收的第三光信号转换为低电流电信号,所述跨阻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低电流电信号的电流得到低电压电信号,所述增益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低电压电信号的电压得到第三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三电信号传输至第一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激光器的阳极电连接,所述激光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激光器的阴极电连接,所述激光器的光发射平面耦合至光纤,所述激光器用于根据所述阴极和所述阳极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光发射平面向光纤发送光信号。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电转换二极管用于根据光接收平面从光纤接收到的光信号向所述跨阻放大器传输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优奈柯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21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人防工程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