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屏幕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3163.0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田帅;徐伟;陈文庆;梁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屏幕 控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追踪车内目标乘员的视线方向;
确定实时追踪的所述视线方向是否位于车载屏幕区域;
若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则确定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
根据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对所述车载屏幕的屏幕状态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车载屏幕的屏幕状态是指车载屏幕的息屏状态或亮屏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对所述车载屏幕的屏幕状态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屏幕状态处于息屏状态时,确定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若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亮屏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亮屏状态之后,所述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包括:
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或确定所述视线方向离开所述车载屏幕区域后启动所述计时器开始计时;
确定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计时时长;
若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计时时长,则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所述息屏状态且关闭所述计时器;
若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小于所述预设计时时长,则保持所述屏幕状态处于所述亮屏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之后,所述车载屏幕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小于所述预设计时时长且接收到对所述车载屏幕的操作指令,则控制所述计时器归零并重新开始计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亮屏状态之后,所述车载屏幕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视线方向再次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时,确定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的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
若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的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所述息屏状态;
若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则保持所述屏幕状态处于所述亮屏状态。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亮屏状态之后,所述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目标乘员触发的息屏指令,则控制所述屏幕状态进入息屏状态,其中,息屏指令为目标乘员通过如下方式所触发:通过按键、触控、语音或手势方式触发的息屏指令。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追踪车内目标乘员的视线方向之前,所述车载屏幕控制方法包括:
将位于驾驶座位的乘员作为所述目标乘员。
8.一种车载屏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追踪模块,用于实时追踪车内目标乘员的视线方向;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追踪模块实时追踪的所述视线方向是否位于车载屏幕区域;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则确定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视线方向位于所述车载屏幕区域的时长对所述车载屏幕的屏幕状态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车载屏幕的屏幕状态是指车载屏幕的息屏状态或亮屏状态。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屏幕控制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1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