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壁材包覆的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3177.2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倩;赵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13/14 | 分类号: | B01J13/14;C09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黄越;吕少楠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无机 复合 壁材包覆 相变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包括芯材和包覆在芯材表面的囊壳,所述芯材为相变材料,所述囊壳为有机/无机复合物;
其中,所述有机/无机复合物包括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物包括二氧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选自醇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烷基酯类化合物和烷烃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醇类化合物选自C8~50烷基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酸类化合物选自C8~50烷基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烷基酯类化合物选自所述醇类化合物和所述酸类化合物反应得到的烷基酯;
优选地,所述烷烃类化合物选自C8~100的脂肪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至少含有一个双键的硅烷偶联剂,优选选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酰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N-烯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苯乙烯-二甲基硅氧烷、苯乙烯乙基三甲基硅氧烷、异丁烯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三甲基硅氧烷)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交联剂选自含有不饱和键的交联剂,优选所述交联剂选自苯乙烯类衍生物和含有双键的酯;优选地,所述苯乙烯类衍生物选自二乙烯基苯、苯乙烯乙基三甲基硅氧烷、1,3-二异丙烯基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含有双键的酯可以选自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和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粒径在0.1-50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囊壳的厚度为50nm-1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芯材占所述相变微胶囊质量的75-95%;
优选地,所述囊壳占所述相变微胶囊质量的5-25%;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15-75℃;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相变潜热为115-250J/g;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加热熔融渗漏率低于0.2%;
优选地,所述相变微胶囊的焓值保有率为75-95%。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烷偶联剂、交联剂溶解于熔融的相变材料中,制得分散相;
2)将乳化剂溶解于极性溶剂,制得连续相;
3)根据引发剂的溶解性,将其加入所述分散相或所述连续相中,又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中;
4)步骤3)完成后,将所述分散相与所述连续相混合乳化,将得到的乳液加热至所述相变材料的熔点以上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反应产物,得到所述相变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1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