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3818.4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怡佶;夏雨菲;彭晓东;余秋鹏;廖辉;金龙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清水 砖墙 修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修缮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详细步骤:
第一步,施工人员对古建筑墙体残损状况进行现场勘查,绘制墙体现状立面图,编制墙体残损状况表;
第二步,对部分毁损墙体进行保护性拆除,拆至墙体高度的6米的位置,需要保护性拆除的部分墙体要求歪闪程度大于或等于墙厚的1/6或高度的1/10,砖券下垂等于跨度的1/10或裂缝宽度大于0.5厘米;
第三步,对墙体的基础每隔一段距离进行人工开挖,挖深至原墙体基础大放脚之下,形成穿过墙体底部的基坑;
第四步,在所述的基坑中填入碎石,然后在碎石上放置一个垂直穿过墙体下部的钢筋笼,并预留连接钢筋笼上的压顶梁用插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对穿梁,所述的插筋向上伸出于所述的对穿梁;
第五步,在墙体底部的两侧,在已经浇筑好的对穿梁上部预留的插筋上,放置一个沿墙边连续通长的钢筋笼,在钢筋笼外侧制作模板,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压顶梁,待压顶梁凝固成型后在基坑位置回填土,使其与墙角处其他位置形成平面;
第六步,将拆除下的老青砖以及新定制的规格详图的青砖按原样的工艺,同样的灰缝,进行重新砌筑,对6米以下老墙体局部的裂纹和松散的青砖重新补砌,并根据记录好的残损状况表进行修复;
第七步,在修葺完成的清水砖墙的外饰面刷保护面层,完成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对毁损的部分墙体用皮锤进行整体性的保护性拆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对拆下的砖用水清洗表面,并用角磨机对老旧青砖表面进行打磨,清除抹灰和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对墙体的基础开挖时的间隔距离为1.5-1.5米,开挖深度1.2米至原墙体基础的大放脚之下形成基坑,该基坑从墙体底部横穿而过,其规格为600×180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所述对穿梁浇筑时采用的是C30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所述压顶梁成型后插筋的上部在压顶梁内,插筋的下部在对穿梁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对完整保留的6米以下清水砖墙,用磨头对墙体表面全部打磨一遍,清除抹灰和水泥,磨不动的部分先用剁斧剁一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对清水砖墙墙体上的细小裂纹,使用与原青砖墙相同的勾缝材料重新勾抹严实;对墙体通长裂纹的地方,将裂缝处断裂的青砖及松散的砂浆剔除,用之前拆下来的较为完好的老青砖补砌, 新补砌的墙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补砌用的清水砖提前1-2天湿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在修缮完成的青砖墙面上刷熟桐油3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六步之前增加如下操作,对6米之下的保留的老砖墙,在修补之前对基面进行增强,喷淋硅酸乙酯增强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清水砖墙的修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七步前增加如下操作:在墙体的表面喷涂用9-11倍质量的水稀释后的稀释甲基硅醇钠溶液,渗入深度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8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