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4135.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5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任化庆;尤志浩;段玉顺;陈延军;秦洪飞;王鹏;范先知;郇培东;文德;李海洋;曹刚;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E01D21/00;G01C15/00;G01C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晓彪;董建林 |
地址: | 210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度 锚式钢箱梁 悬索桥 轨道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大跨度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包括以塔柱为基准控制高程:沿梁面放样控制基标,沿轨道线路的中线放样加密基标;获取梁面温度对高程的影响,根据影响确定混凝土浇筑时间段并制定高程温度拟合线;根据后期施工的荷载,制定高程荷载拟合线;再用高程温度拟合线、高程荷载拟合线和轨道结构设计高度修正实测的大桥梁面线形,获得铺轨拟合线形;再根据轨面和梁面的高差,计算道床的结构厚度后铺设;逐段架设轨排后铺轨。通过设置加密基标,便于高程测量、便于确定桥梁的稳定线型、便于施工中的测量控制;在排轨过程中,运用相对高程差值固定控制法再次修正,有效解决了桥面高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对桥面铺轨影响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属于钢箱梁悬索桥测量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的铁路桥梁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及少数钢结构,铁路悬索钢结构桥最早2017年金沙江特大桥应用,但该桥采用有砟轨道结构,而采用钢箱梁结合混凝土梁为主承力结构的无砟轨道悬索桥,首次在本发明的重庆轨道环线跨长江中应用。
地铁大跨度跨江大桥施工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加上长江航运航道不能断问题不能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桥,只能用钢箱梁悬索桥来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人员、航运道的影响。
铁路桥受到列车动载冲击,因此桥梁主体承力体对刚度、耐久性要求都很高,悬索桥作为一种柔性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三维坐标控制难度大大提高,同时钢箱梁、混凝土箱梁、悬索收到外部温度、风力等影响因素,造成铁路轨道在测量放样中更是困难重重,需要针对柔性桥梁上轨道放样测量工艺进行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控制技术,得以保证轨道放样精确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跨度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大跨度自锚式钢箱梁悬索桥轨道放样与测量方法,基于梁面放样的轨道线路的控制基标,沿轨道线路的中线以一定的间隔放样加密基标;
以主桥两端侧塔柱的高程为相对高程,以温度和梁面荷载对各加密基标的高程的影响,结合轨道结构设计高度,修正实测的大桥梁面高度后铺轨。
上述控制基标,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根据CPⅡ控制点沿梁面放样,于曲线段的放样间隔为60米,于直线段的放样间隔为120米。
上述加密基标的点间隔为4-6m。
上述温度对各加密基标的高程的影响,基于温度对梁面的相对高程的影响。
上述荷载,包括轨道、轨排、防抛网、声屏障、疏散平台、防撞护栏、人行道板、消防水管、通讯电缆、缠丝、猫道。
上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高程控制及基准:以主桥两端侧的塔柱的高程为相对基准,主桥及主桥上的负载以结构厚度控制高程;
S2、根据CPⅡ控制点沿梁面放样轨道线路的控制基标,再沿轨道线路的中线以一定的间隔放样加密基标;
S3、获取温度对控制基标的高程的影响,根据影响确定加密基标的测设时间及道床的浇筑时间段,道床由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并制定加密基标的高程温度拟合线;
S4、根据荷载及其布置点,制定荷载对加密基标的高程影响的高程荷载拟合线;
S5、用高程温度拟合线、高程荷载拟合线和轨道结构设计高度修正实测的大桥梁面线形,获得铺轨拟合线形;
S6、依铺轨拟合线形,根据实测梁面和修正后的轨面的高差,计算道床的结构厚度,并铺设道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