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5308.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丙强;刘念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38/08;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刘奉丽 |
地址: | 2015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增强 保温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及其制作工艺。颗粒相增强保温板的原料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包括无机原料91‑100份、聚苯乙烯颗粒5‑8份和水20‑40份,其中无机原料包括硅质物60‑75份、钙质物16‑28份和脱硫石膏0.9‑8.4份,脱硫石膏在无机原料中的重量比例为2%‑8%,无机原料在除水以外的原料组合物中的重量占比为91%‑94%。本发明的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制作工艺操作简单,显著提高发泡保温板主体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有两种聚苯乙烯改性的保温板,一种是采用发泡酚醛树脂作为连续相混合物和作为分散相的发泡聚苯乙烯颗粒混合,采用加温、加压、发泡、固化后再切割而成,这类板材根据DG/TJ08-2212-2016《热固改性聚苯板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中的要求,密度要求为35~55kg/m3,导热系数要求小于0.039W/(m·K),但是其燃烧性只能达到B级(难燃),并且抗压强度难以达到0.3MPa以上,抗拉强度难以到达0.2MPa以上;另一种保温板采用无机胶凝材料、发泡聚苯乙烯颗粒以及多种添加剂通过混合搅拌、灌模加压成型、自然养护或蒸汽养护等工艺,经切割制成的保温板。根据《无机改性不燃保温板外墙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其密度要求小于170kg/m3,导热系数小于0.055W/(m·K),燃烧性能达到A2级,其抗压强度较高,但是由于较多的无机材料导致其抗拉强度难以达到0.24MPa以上,目前此类板在保证同样的重量的情况下,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比较难得到提高。
现有技术中对此进行了很多尝试,大多数努力的方向是制作多层保温板,在发泡保温板主体的两侧采用韧性和强度都很高的加强层,提高保温板的力学性能。但是这样提高了制作保温板的成本,增加了制作步骤,增加了工艺复杂度,并且对于发泡保温板本身的力学性能并没有本质提高。
中国专利文件CN109956758A中公开的保温板的抗压强度最高可达0.31MPa,抗拉强度最高可达0.25MPa,中国专利文件CN109879654A公开的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可达0.35MPa,抗拉强度可达0.24MPa,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强度非常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保温板,能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保温板内部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作发泡保温板步骤复杂,不能提高发泡保温板主体本身力学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及其制作工艺,所制成的保温板满足保温板的各项指标,特别是让现有的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5%以上的大幅提升,优选实施例可提升30%,并且弯曲变形5.5mm以上,兼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导热系数在25℃下0.055W/(m·K)以下),产品的体积吸水率在5.5%以下,防火等级为不燃(不低于A2级)其中颗粒相增强保温板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比没有颗粒相增强的保温板提升5%以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让现有的保温板的力学性能提升30%以上。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颗粒相增强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相增强保温板的原料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包括无机原料91-100份、聚苯乙烯颗粒5-8份和水20-40份,其中所述无机原料包括硅质物60-75份、钙质物16-28份和脱硫石膏0.9-8.4份,所述脱硫石膏在所述无机原料中的重量占比为2%-8%,所述无机原料在除水以外的原料组合物中的重量占比为91%-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毕赤酵母菌株
- 下一篇:发动机平衡轴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