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控双粒径分布胶乳采用乳液接枝法制备ABS增韧树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5674.6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申凯华;聂建夫;史晨玉;李茂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5/12 | 分类号: | C08L25/12;C08L55/02;C08F279/04;C08F212/08;C08F212/12;C08F212/14;C08F4/4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控 粒径 分布 胶乳 采用 乳液 接枝 法制 abs 树脂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可控双粒径分布胶乳采用乳液接枝法制备ABS增韧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一步法制备双粒径分布胶乳
1)以质量份计,将80-120份聚合单体、50-70份去离子水、1-6份乳化剂、0.1-0.3份电解质、0.1-0.4份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升温至低温段5-15℃,将0.05-0.2份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开始低温段的聚合反应,保温5-12h;所述的聚合单体包括丁二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和苯乙烯,丁二烯和丙烯腈,丁二烯和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和异戊二烯;
2)低温段反应结束后直接升温至40-80℃,将0.05-0.2份引发剂加入反应釜继续高温段的聚合反应,保温6-16h;通过调节低温段和高温段的温度和反应时长可以调控胶乳的粒径分布;
3)高温段反应结束后,保持反应釜温度不变,然后在脱气釜中抽真空脱去未反应单体,降温放料得到双粒径分布胶乳;
所述的步骤一中乳化剂选自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1:0-1.2,乳化剂质量百分数为聚合单体总量的0.8%-7.5%;
所述的步骤一中低温段的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剂质量百分数为聚合单体总量的0.04%-0.15%,选自过硫酸盐-硫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盐-亚硫酸氢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氯酸盐-亚硫酸氢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氢-亚铁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有机过氧化物-亚铁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所述的步骤一中高温段加入的引发剂质量百分数为聚合单体总量的0.04%-0.15%,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芳基偶氮氨基化合物、芳基偶氮硫醚、芳基偶氮酸碱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引发剂的混合物;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电解质质量百分数为聚合单体总量的0.08%-0.37%;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分子量调节剂质量百分数为聚合单体总量的0.08%-0.3%,分子量调节剂选自烷基硫醇;
步骤二:制备ABS接枝胶粉
1)将50-70份上述所制备的双粒径分布胶乳、2-10份接枝单体、10-40份去离子水、0.01-0.2份分子量调节剂加入反应釜,开启搅拌,升温至低温段40-60℃,将0.01-0.2份引发剂和还原剂加入反应釜开始低温段的反应,反应50-90min;
2)低温段反应结束直接升温至60-80℃,将10-30份接枝单体、0.01-0.2份分子量调节剂、0.1-1份乳化剂、0.01-0.2份引发剂、还原剂和螯合剂加入反应釜继续高温段的反应,反应2-3h后加入抗氧剂和增白剂,降温放料;
3)采用传统的ABS接枝粉料后处理方法进行破乳、过滤脱水、洗涤、干燥,制得ABS接枝粉料;
所述的步骤二中接枝单体选用芳香族乙烯基类、烯属不饱和腈类;
所述的步骤二中分子量调节剂质量百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05%-3.3%,选自烷基硫醇;
所述的步骤二中引发剂质量百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05%-3.3%;
所述的步骤二中乳化剂质量百分数为单体总量的0.25%-8.3%,选自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步骤三:掺混造粒制备ABS增韧树脂的方法
将ABS接枝粉料与SAN树脂按一定配比混合后,与抗氧剂一起掺混,在高速捏合机中捏合5min-10min,然后再将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掺混、造粒,双螺杆挤出机温度控制在180℃-250℃;所述的ABS增韧树脂中ABS接枝粉料含量为10%-40%、SAN树脂含量为6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双粒径分布胶乳采用乳液接枝法制备ABS增韧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低温段温度范围为6-10℃,反应时间为6-10h;高温段温度范围为42-60℃,反应时间为8-12h;所述的步骤二中低温段温度范围为43-58℃,反应时间为60-80min;高温段温度范围为63-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6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电气柜
- 下一篇:一种负载型针铁矿的泡沫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