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5952.8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凯;朱颖颖;陈巨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14 | 分类号: | F16L47/14;F16L55/16;F16L5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管道 维修 快速 施工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涉及玻璃管道维修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固定管和活动管,两固定管均通过锁定机构与活动管相对的两端连接,活动管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环块,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径大于固定管的外径,固定管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固定环的固定孔,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玻璃钢管道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环朝向固定管一端的操作板,操作板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内穿设有操作杆,操作杆朝向固定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操作板上还设有驱动操作杆沿操作孔轴线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具有方便将管道进行维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管道维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布号为CN10895383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它包括安装在端面平整的玻璃钢管道的开放端口的钢管接头,钢管接头包括连成一体的连接管和第一法兰盘,第一法兰盘位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外径小于玻璃钢管道内径的安装段,安装段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段位于玻璃钢管道的开放端口内部,且安装段与玻璃钢管道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
上述玻璃钢管道与连接管通过安装段进行连接,靠密封圈与玻璃钢管道抵接进行密封。但由于安装段是插入到玻璃钢管道内部,当流体在玻璃钢管道内流动时,流体对安装段有冲击力,会使得安装段脱离玻璃钢管道,从而导致流体从而玻璃钢管道泄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和施工方法,具有使固定管与玻璃钢连接更稳定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管道维修快速施工结构,包括固定管和活动管,两所述固定管均通过锁定机构与所述活动管相对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动管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环块,所述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径大于固定管的外径,所述固定管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固定环的固定孔,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用于夹紧玻璃钢管道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环朝向固定管一端的操作板,所述操作板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内穿设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朝向固定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操作板上还设有驱动操作杆沿操作孔轴线方向运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玻璃钢管道受损端切除,将两段玻璃钢管道相对的端面打磨平整,再将两个固定管分别插入到两个玻璃钢管道内部,然后通过驱动机构使得操作杆和弧形板一起下降对于玻璃钢管道夹紧,最后将活动管放置到两固定管之间,并通过锁定机构将活动环与固定环连接,使得两段玻璃钢管道进行连通,从而对于破损的玻璃钢管道进行快速的维修,并且使得固定管与玻璃钢连接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操作板上端转动连接的蜗轮以及设置于操作板上端的两个操作块;所述蜗轮开设有与蜗轮同轴线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操作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操作块平行设置且开设有同轴线的圆孔,两所述操作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两端分别穿设于圆孔内,所述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蜗杆周向转动,由于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使得蜗轮进行转动,另外蜗轮与操作板转动连接以限制蜗轮沿固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操作杆与卡孔螺栓连接,从而使得操作杆沿卡孔的轴线方向运动以实现弧形板靠近/远离固定管运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穿设操作块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操作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操作盘可以方便工作人员驱动螺杆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块上端开设有连通圆孔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螺纹连接有插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宏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9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