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建工程用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7287.6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必祥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5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建 工程 混合 反应 装置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土建工程用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包括与预料槽连通的反应釜,反应釜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被拦腰分隔为上下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在内层釜靠上腔室的釜壁上密布有与上腔室连通的布料孔;还包括伸入内层釜中的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包括喷射管和搅拌部,喷射管同轴地安装在内层釜内且其露出反应釜的一端与驱动其自转的驱动装置连接,喷射管上端与所述预料槽连通,在反应釜底部最低处还设有用于放出物料的放料阀,放料阀的入口正对下搅拌片朝上隆起处,以使得放料阀入口位于搅拌部件旋转时所述隆起处旋转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内。本发明可以较好地保证A料充分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辅材运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土建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两种原料,一种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水的混合物,俗称A料,另一种是维生素C、巯基乙酸和水的混合物,俗称B料,A料的使用需要B料参与来与之反应融合,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上述所有的物料直接混合起来然后再通入反应釜中进一步混合、反应,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并再次通入清水使得所有物料混合,在反应釜中反应时,除了A、B料本身因其接触充分性而导致反应效率有待提升外,A料和B料混合时,融合较慢,由于接触面积不够均匀充分,单靠传统的机械性物理搅拌来混合接触,导致反应效果较差,导致A料在B料的参与下的混合反应不够充分,影响制备的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土建工程用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该土建工程用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可以使得A料与B料因为混合更加均匀而具有较为充分的反应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土建工程用A料B料混合反应装置,包括与预料槽连通的反应釜,所述预料槽盛有A料,所述反应釜为双层结构且其夹层被拦腰分隔为上下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上腔室与B料池通过上水管路连接,下腔室通过热油管路与导热油加热罐连接;在内层釜靠上腔室的釜壁上密布有与上腔室连通的布料孔;
还包括伸入内层釜中的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包括喷射管和搅拌部,喷射管同轴地安装在内层釜内且其露出反应釜的一端与驱动其自转的驱动装置连接,喷射管上端与所述预料槽连通,喷射管上密布有喷射孔的管段位于内层釜具有布料孔的部分的内部,喷射管底端封闭并与搅拌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部包括,搅拌轴、上搅拌片、下搅拌片以及中搅拌片,其中,搅拌轴同轴地固定于喷射管的封闭端,上搅拌片、中搅拌片、下搅拌片在搅拌轴上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且上搅拌片呈朝上凸起的圆弧片状,中搅拌片由两支波浪状的钢片交叉呈χ型地固定于搅拌轴上,下搅拌片两侧分别与内层釜釜底的曲面光滑接触,中部朝上隆起并与搅拌轴的底端固接;
在反应釜底部最低处还设有用于放出物料的放料阀,放料阀的入口正对下搅拌片朝上隆起处,以使得放料阀入口位于搅拌部件旋转时所述隆起处旋转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双层釜的设计结构,在内层釜上部开设布料孔,使得被送入上腔室内的水可以均匀地朝内层釜中央沿径向喷出,形成一个圆筒罩状的立体水幕,而水幕中的喷射管道又同时正对布料孔地喷出A料混合物,二者类似雾化交织,使得清水与A料之间接触均匀、充分,融合更好,充分实现预先的快速混合,这相对于现有的传统搅拌混合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尤其这种同轴的两个液幕之间的交织混合,更是独创性地改变了A料与B料的混合方式,比目前其他领域,诸如生化药品领域的单纯雾化而无序的自由混合要效果好得多,均匀得多。在高速喷射混合后再落入到内层釜的下部,再次接受搅拌部件的搅拌,提升制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具体运用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溢流管道安装在反应釜上的俯视图。
图4为上搅拌叶片的分流搅拌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必祥,未经陈必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