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银包覆石墨导电剂的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7292.7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0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宾虹;李洲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1/04;H01B1/1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银包 石墨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导电材料合成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银包覆石墨导电剂的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导电剂加入聚硫化钠溶液,超声振动后浸渍,过滤、干燥,得到聚硫化钠修饰碳材料;将其分散在银氨溶液中搅拌反应,得到硫化银担载碳材料;加入NaCl使硫化银还原成金属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担载碳材料;在环糊精溶液中加入吡咯,超声处理得到吡咯环糊精包合物溶液;滴加双氧水后加入银担载碳材料,搅拌均匀、加热除水后得到导电银浆。本发明得到的银担载碳材料具有密度小、银使用量低但维持同等导电性的特点。可有效降低银使用量,降低成本,利于使用最少的银实现银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最大发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材料合成技术,更具体的说,涉及采用银包覆纳米石墨以减小石墨导电体之间接触电阻、降低导电银浆成本的一种新型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线路板、太阳能电池面板、防辐射涂料都需要高导电材料作为导电浆的主要成分。银粉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导电率高而广泛应用,如PET为基材的薄膜开关和柔性电路板用低温银浆、单板陶瓷电容器用浆料、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用银浆、压电陶瓷用银浆、碳膜电位器用银电极浆料等等。银粉按照粒径分类,平均粒径0.1μm(100nm)为纳米银粉;0.1μm平均粒径10.0μm为银微粉;平均粒径10.0μm为粗银粉。电子工业用银粉分为七类:①高温烧结银导电浆料用高烧结活性银粉;②高温烧结银导电浆料用高分散银粉;③高导电还原银粉、电子工业用银粉;④光亮银粉;⑤片状银粉;⑥纳米银粉;⑦粗银粉类统称为银微粉(或还原粉);
粗银粉主要用于银合金等电气方面。低温常温固化导电银胶具有固化温度低,粘接强度极高、电性能稳定、适合丝网印刷等特点。适用于常温固化焊接场合的导电导热粘接,如石英晶体、红外热释电探测器、压电陶瓷、电位器、闪光灯管以及屏蔽、电路修补等,也可用于无线电仪器仪表工业作导电粘接;也可以代替锡膏实现导电粘接。
银粉的制备方法很多,如一次采用物理法(等离子、雾化法),化学法(硝酸银热分解法、液相还原)。由于银是贵金属,易被还原而回到单质状态,因此液相还原法是制备银粉的最主要的方法。即将银盐(硝酸银等)溶于水中,加入化学还原剂(如水合肼等),沉积出银粉,经过洗涤、烘干而得到银还原粉,平均粒径在0.1-10.0μm之间,还原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界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制备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银微粉(颗粒形态、分散程度、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晶粒大小、结晶性等),对还原粉进行机械加工(球磨等)可得光亮银粉(polished silver powder),片状银粉(silver flake)。
构成导电银浆的三类别需要不同类别的银粉或组合作为导电填料,甚至每一类别中的不同配方需要不同的银粉作为导电功能材料,目的是在确定的配方或成膜工艺下,用最少的银粉实现银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最大利用,关系到膜层性能的优化及成本。传统导电银浆银粉含量高达80wt%,另含约10wt%的固化剂以及10wt%的添加剂,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