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NA纳米线放大的共敏光电检测平台及其制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7358.2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接贵芬;高晓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na 纳米 放大 光电 检测 平台 及其 制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DNA纳米线放大的光致电共敏生物传感平台的检测应用,其特征是:利用具有光电活性的Bi2O3-ZnO材料及敏化剂CdS QDs形成共敏结构,结合Exo III辅助多重放大技术,通过构建DNA纳米线,制备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光致电化学传感平台,实现了对凝血酶的超灵敏检测;目标凝血酶引发Exo III辅助多重放大反应,释放大量DNA a1;同时,两条单链DNA通过错位杂交形成可以标记敏化剂CdS QDs的DNA纳米线;利用a1做桥梁,敏化剂CdSQDs与基底材料Bi2O3-ZnO构成共敏结构,实现了凝血酶的超灵敏检测;
其特征方法由下列步骤组成:
步骤1.Exo III辅助多重放大过程:将10μL 20μM凝血酶适体和10μL 20μM触发器放在离心管中并加热至90℃保持5分钟,自然冷却获得拱形结构;将2μL不同浓度凝血酶溶液加入到含有2μL拱形结构溶液,16μL 10μM HP和10U Exo III的离心管中在37℃下孵育2小时,释放出大量a1链;
步骤2.CdS QDs标记的纳米线过程:将60μL 1μM DNA1和60μL 1μM DNA2混合溶液95℃下加热5分钟,自然冷却形成DNA纳米线b溶液 ;然后,将100μL活化好的CdS量子点和20μL10μM DNA3混合溶液中在37℃下反应6小时,低速离心1分钟;将所得到的沉淀和上述纳米线b溶液混合,在37℃下反应2小时,获得CdS QDs标记的纳米线结构c;
步骤3.PEC传感平台的制备和检测应用:将10μL 15mg/ mLBi2O3-ZnO悬浮液滴在ITO电极上;然后,将10μL 10μM cDNA溶液滴在纳米复合材料上,在37℃下反应6小时;同时,上述30μL CdS QDs标记的纳米线结构 c和a1链在37℃下孵育2小时;紧接着,将10μL上述溶液加入到修饰好的电极上孵育2小时,使a1链另一端与cDNA杂交;最后,将修饰好的电极用TE缓冲液洗涤以除去未杂交的DNA链并在空气中干燥,测量PEC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3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