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7465.5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史月龙;吴坤林;杨艳;夏鹏;徐亚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千亩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3/60;C05G3/00;C09K17/40;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李素红;赵宇 |
地址: | 21130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樱桃 种植 专用 土壤改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樱桃种植技术领域的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土壤改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活化改性生物碳50‑80份、膨润土40‑60份、腐殖酸30‑50份、腐熟中草药20‑30份、生物菌剂5‑8份、硫酸亚铁2‑4份、硫酸锌3‑5份、碱式硫酸铜1‑2份、硫酸镁1‑4份、硼酸2‑3份、钼酸铵2‑5份、过磷酸钙1‑3份、益生菌2‑3份,该土壤改良材料利用各组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来改善樱桃种植的土壤环境,有效提高樱桃的存活率和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樱桃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樱桃,是某些李属类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乔木,高2-6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冬芽卵形,无毛。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外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
樱桃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土地结构良好、排水良好、pH6.0-7.5的土壤上。樱桃根系要求较高的氧气,如果土壤排水不畅,将会影响根系正常呼吸,导致烂根、流胶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树体死亡。此外,樱桃喜中性偏酸性土壤,过酸、过碱都会影响大樱桃生长。目前,因种植樱桃收入较高,不少农户盲目在盐碱土、坡地、低洼地种植,其中土地中还含有大量的有害菌种,不利于樱桃生长,导致樱桃园死根、烂根等现象严重。然而,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土壤改良材料,但是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进而樱桃的存活率和产量有待提高。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具体为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活化改性生物碳50-80份、膨润土40-60份、腐殖酸30-50份、腐熟中草药20-30份、生物菌剂5-8份、硫酸亚铁2-4份、硫酸锌3-5份、碱式硫酸铜1-2份、硫酸镁1-4份、硼酸2-3份、钼酸铵2-5份、过磷酸钙1-3份、益生菌2-3份。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活化改性生物碳的原料为秸秆、种壳和动物粪便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菌剂为硅酸盐菌、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哈茨木霉菌的混合物,它们的重量比为2:1:1:2。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益生菌为固氮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混合物,它们的重量比为1: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樱桃种植地专用土壤改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生物碳原料置于500℃下热裂解成固体残渣,然后将固体残渣加入至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5h,过滤得到滤饼,将滤饼放置在氮气气氛炉中,于500-700℃焙烧3h,焙烧后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洗涤,以除去K、Ca、Na、Mg的无机盐可溶性无机盐,过滤干燥得到活化改性生物碳;
(2)分别将活化改性生物碳、膨润土和腐殖酸置于球磨机中研磨,研磨后过筛,再倒入混料器于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3)将腐熟中草药粉碎,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生物菌剂,向另一份加入益生菌,发酵8-12天后干燥处理、并均匀混合,得到发酵产物;
(4)向混合料中加入发酵产物、硫酸亚铁、硫酸锌、碱式硫酸铜、硫酸镁、硼酸、钼酸铵和过磷酸钙,搅拌均匀、干燥处理得到土壤改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千亩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千亩休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