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7490.3 | 申请日: | 202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松;郑策;余杰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日升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H7/00 | 分类号: | D06H7/00;A41H43/00;A41H4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薛鹏 |
地址: | 3251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装面料 缝纫 工艺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该生成方法中采用的裁剪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部一侧开设有一组固定槽;固定槽底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控制器连接电源;固定槽设有铁块,固定槽两侧的工作台边缘开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门形架,门形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门形架上滑动连接有一对滑柱,滑柱底部固连有平台;两个滑柱之间门形架上固连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与平台固连;平台底部中央固连有支杆,支杆底部固连有承台;支杆底部开设的导槽中设有切刀;平台底部两侧设有压板;本发明通过压板固定布料,保证布料的剪切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服装制造指以纺织面料为主要原料,经裁剪后缝制各种男、女服装,以及儿童成衣的活动。包括非自产原料制作的服装,以及固定生产地点的服装制做。
从养蚕栽棉到纺纱织布,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纺织和服饰是两朵艳丽夺目的奇葩,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它的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据考古发现,一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缀兽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不但会使用骨针,而且会使用捻线和纺轮;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出现了麻线和绸片,丝线和丝带等原始的纺织品,这些都形成了女红及其用品的雏形。
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缝纫加工是影响成衣质量的重要工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了解面料性能,合理选择设备,优化配置缝纫工艺才能达到最优的缝制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在服装加工中,缝制加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依靠加工人员的经验,通过手感目测来确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同时,在服装缝纫之前,需要对布料进行精确的裁剪,现有技术中裁剪时布料由于摊铺不均匀荣誉引起至褶皱,进而增加裁剪过程中的误差,降低布料的裁剪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在服装加工中,缝制加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依靠加工人员的经验,通过手感目测来确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同时,在服装缝纫之前,需要对布料进行精确的裁剪,现有技术中裁剪时布料由于摊铺不均匀荣誉引起至褶皱,进而增加裁剪过程中的误差,降低布料的裁剪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服装面料缝纫工艺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服饰形状,根据服饰形状将羊绒面料分为表层面料和内里面料,所述表层面料的厚度为所述内里面料的厚度的1.4-2.0;所述内里面料通过经过羊绒丝线和弹力丝线交织混纺而成;所述内里面料在蒸汽熨平15分钟内放置入最低温度为-40℃的快速冷冻机内;
S2、通过裁剪装置对所述内里面料进行裁剪,形成多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面料基层;将所述内里面料进行熨平、冷冻后裁剪;
S3、将多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进行缝制拼接;将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通过和所述内里面料同色的弹力线以Z字形进行缝制拼接;
S4、将制作过程得到的羊绒面料的边角料制作为羊绒绒毛,将所述羊绒绒毛贴合在相邻的面料基层的拼接处,得到拼接层;所述羊绒绒毛的长度为0.01mm-0.2mm;
S5、将所述拼接层的一部分与所述表层面料贴合,所述拼接层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表面
面料间隔开;将相邻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相对的端面进行缝制拼接,缝制好的相邻两个所述面料基层的边缘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05mm-0.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日升服装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日升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物侧光光纤及其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限流保护电路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