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8952.3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王柯欣;杜冠华;秦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代谢 标志 筛选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肝癌标志物筛选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及早诊断肝癌的缺点,从而针对性地评价肝癌的发病进程,提供了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本发明联合型代谢标志物为马尿酸、肌酸、腐胺、胆碱和牛磺酸的组合,本发明联合型代谢标志物源于尿液。本发明联合型代谢标志物可用于在制备肝癌病变进程诊断鉴别试剂中。本发明通过检测终端产物尿液中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筛选能反映肝癌病变进程的生物标志物,目的是解决当前对肝癌病变进程诊断不及时的问题,最终依据确定的进展性标志物对肝癌模型早期病变及病程进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肝癌标志物筛选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高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八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因其诱发肝癌的过程与人类肝癌十分相似,且诱癌成功率高,因此被广泛用于制备大鼠肝癌模型。通常情况下,通过检测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指标的水平判断模型的损伤程度,依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肝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然而,血清生化指标及病理检测操作繁琐且费用昂贵,费时费力。目前尚无肝癌病变进程动态评价方法,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整体、非入侵、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方法,用以动态反映疾病的病程,用于肝癌的诊断。
代谢组学是一种用于综合分析生物基质中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的系统性方法,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如新药研发、药物毒理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等众多领域。尿液可以无创伤的获得大量样本,在诊断便捷性、经济性和微创性方面优势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及早发现确诊肝癌缺点,检测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及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由马尿酸、肌酸、腐胺、胆碱和牛磺酸共同构成。
进一步,所述联合型代谢标志物来源于尿液。本发明选择的尿液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样本,临床取材方便,对患者损伤小。
一种联合型代谢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模型的复制与评价: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60mg/L由灭菌水配置的二乙基亚硝胺溶液,每天按照饮用情况更换,建立原发性肝癌大鼠模型;通过肝组织病理切片与肝功指标进行二乙基亚硝胺肝癌模型评价;
步骤2,差异代谢物的寻找:在不同时间段收集各组大鼠的尿液样品,对尿液进行核磁共振即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归属代谢物;同时收集不同时间段各组大鼠血清样品进行肝功指标测定;核磁图谱转换为数据矩阵,导入到SIMCA-P软件进行差异代谢物的寻找;
步骤3,通过计算各差异代谢物的变化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分析方法,确定肝癌病变进程的进展性标志物;
步骤4,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进展性标志物的诊断准确性,对于曲线下面积大于0.7的进展性标志物,作为反映肝癌病变进程的代谢标志物。ROC曲线通过对不同的诊断界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进行全面比较,能比较客观的反映诊断系统的效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8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