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1031.2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8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梅森;陈宁;刘国生;卓进发;华佳;陈亮;倪凯捷;陈元泰;任金华;王芳;余协正;孙胜利;高京修;童文斌;单成;徐智超;陈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4/00 | 分类号: | B64G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低速 释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包括保护壳体、开盖机构、气源装置和推出机构;保护壳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其内依次装载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其中气源装置设置于封闭端,载荷设置于开口端,气源装置和载荷之间通过推出机构隔开;开盖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开口端,在该装置工作前,将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约束固定在保护壳体内;在该装置工作时,开盖机构打开解除对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的约束,气源装置给推出机构充气,推出机构充气可膨胀,将载荷从保护壳体中推出释放。本发明在开盖的过程中对载荷的扰动较小,推出释放过程采用气源装置充气提供动力,载荷释放速度可控性强,冲击小,扰动小,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攻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诱饵假目标措施从单特征单色球形诱饵发展至单特征双色球形诱饵,又发展至单特征双色可控球性诱饵。而随着MD系统探测与识别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地基X波段雷达及低轨卫星可对中段目标进行雷达成像,单特征球形诱饵突防措施的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能模拟弹头雷达特性的多特性复合诱饵是诱饵假目标突防措施将来的发展方向。
在诱饵假目标释放并工作之前,为了避免诱饵受到外界物体破坏而影响工作性能,需要对诱饵囊体有约束保护装置。等到合适的工作时机到来时,先要对约束保护装置进行解锁,在解锁成功并且确保约束保护装置分离至安全距离后,才能打开诱饵囊体,避免囊体被分离的保护装置刮坏。对于有指向性要求的空间载荷,要求分离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载荷的指向性。另外,还要求约束保护装置在解锁分离的过程中,尽量降低对诱饵囊体的冲击。
目前国内对太空中载荷的释放主要采用压缩气体和火工品产气,释放冲击大,释放速度快,面对释放速度慢、过程冲击小的需求,缺少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解决空间载荷释放过程中释放速度快、冲击大、扰动大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包括保护壳体、开盖机构、气源装置和推出机构;保护壳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其内依次装载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其中气源装置设置于封闭端,载荷设置于开口端,气源装置和载荷之间通过推出机构隔开;开盖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开口端,在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前,将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约束固定在保护壳体内;在一种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时,开盖机构打开解除对气源装置、推出机构和载荷的约束,气源装置给推出机构充气,推出机构充气可膨胀,将载荷从保护壳体中推出释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在开盖的过程中对载荷的扰动较小,推出释放过程采用气源装置充气提供动力,载荷释放速度可控性强,冲击小,扰动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前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后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前开盖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间低速释放装置工作后开盖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空间低速释放装置气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1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式载荷包投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液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