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检测用大颗粒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1520.8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吕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B1/46;G01N1/34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王于海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检测 颗粒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土壤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土壤检测用大颗粒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有分离机构,分离机构包括成料盒、分离壳、取料槽、L型限位块、二号铰链、盖板、三号铰链、L型把手、透明橡胶板、脱料槽以及四个支撑脚,底座顶部固定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分离壳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有的三个过滤机构,方便对样本土壤进行过滤,且每个过滤机构中的过滤板,可以有效的将不同颗粒大小的土块进行隔离,并通过网眼自动分离;且通过斜螺纹槽、调整板、平行螺纹槽、调节杆平行螺齿、斜螺纹齿的搭配使用,方便调节过滤板的上下振动幅度,设有的坡型限位板,使振动震起的土壤掉落,避免漏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检测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土壤检测用大颗粒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将挖取的土壤进行筛选分离,因为取出的土壤很多都是成颗粒状,有大颗粒、小颗粒以及散土,需要使用分离装置将土壤颗粒分离,在现有的技术中,大颗粒的分离设备只能简单的将大颗粒和散土分离,若土壤检测需要大量散土,则需要进行很多次分离工作,才能达到散土需要的量,比较麻烦;且分离设备在分离好颗粒和散土后,设备内存有的大颗粒或者小颗粒土壤,清理起来较为麻烦,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检测用大颗粒分离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检测用大颗粒分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有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成料盒、分离壳、取料槽、L型限位块、二号铰链、盖板、三号铰链、L型把手、透明橡胶板、脱料槽以及四个支撑脚,所述底座顶部固定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所述支撑脚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分离壳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位于四个支撑脚之间嵌设有成料盒,所述分离壳内部底端开凿有脱料槽,所述分离壳前端侧壁开凿有若干取料槽,所述分离壳位于每个取料槽外部的一侧均固定有L型限位块,所述分离壳位于每个取料槽远离L型限位块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固定有二号铰链,每两个所述二号铰链远离分离壳的一端分别与盖板一侧侧壁的顶端底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盖板前端侧壁均嵌设有透明橡胶板,所述盖板后端侧壁远离二号铰链的一端均固定有三号铰链,每个所述三号铰链远离盖板的一端均固定有L型把手,所述分离壳位于每个取料槽内均固定有过滤机构,所述底座位于分离机构的一侧固定有上料机构,所述底座位于分离机构的另一侧固定有抖料机构。
具体的,每个所述过滤机构均包括两个T型限位座、螺纹柱、斜螺纹槽、调整板、平行螺纹槽、调节杆、平行螺齿、斜螺纹齿、过滤板、坡型限位板、杆槽、限位槽,两个所述T型限位座顶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两个所述T 型限位座底部的前后两端均开凿有斜螺纹槽,两个所述T型限位座底部均设有调整板,两个所述调整板位于斜螺纹槽的位置均开凿有平行螺纹槽,所述调整板分别位于平行螺纹槽内插设有调节杆,每个所述调节杆底端外壁均开凿有平行螺齿,每个所述平行螺齿顶端外壁均开凿有斜螺纹齿,每个所述调节杆分别通过平行螺齿与调整板内的平行螺纹槽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调节杆分别通过斜螺纹齿与T型限位座底部的斜螺纹槽螺纹连接,两个所述T型限位座和调整板之间分别与过滤板的两端穿插连接,所述过滤板后端的一侧贯穿开凿有杆槽,所述过滤板位于杆槽的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坡型限位板,两个所述坡型限位板顶端均贯穿开凿有限位槽,每个所述螺纹柱的位置分别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匹配,且两个所述螺纹柱的外径尺寸大于限位槽的内径尺寸,两个所述螺纹柱分别通过限位槽与坡型限位板穿插连接,两个所述T型限位座底部相靠近一侧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过滤板两侧侧壁之间的距离,且两个所述T型限位座底部的顶端至调整板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过滤板顶部至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过滤板的数量是三个,且顶端的所述过滤板网眼的内径尺寸大于中间过滤板网眼的内径尺寸,中间所述过滤板的网眼尺寸大于底端过滤板网眼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朝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15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