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2735.1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段小宁;林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汤氏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60 | 分类号: | D04B15/60;D04B15/94;D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7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机械 断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本发明通过导出辊以及提线装置实现在对纺线进行割线时的张紧作用,避免割线时导致多余纺线被割断同时方便割线,设有的断线刀具结合导出辊和提线装置,利用刀片进行断线,消除采用熔断纺线的方式进行断线的火灾隐患,设有的纺织线除杂装置可对纺线进行除杂,提高纺线质量,进而提高纺织品的质量,设有提线装置可在纺线被割断后,方便被割断的纺线继续将纺织线引出本发明,避免手工重新引线,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纺织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增加了纺织的效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避免重新引线,大大提高纺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大多采用手工纺织,手工纺织过程常常需要进行纺线切断,传统纺织采用剪刀切断,现有的纺织大多采用纺织机进行纺织,纺织机械的使用意味着纺织已经渐渐的脱离人工,因此现有的纺织机械都配有自动断线器。
专利号为CN110541233A公开的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该断线器通过将纺线利用齿轮压入橡胶辊与齿轮之间,通过齿轮上的电阻丝发热烧断纺线,来实现断线功能,该断线器在断线过程中,不带有张紧功能,从而在断线时,齿轮极易搅入多余纺线,在断线时,导致纺线的多处断线,导致纺线资源的浪费,同时采用发热烧断的方式,导致该纺织机械具有一定的火灾隐患,针对这点,专利号CN108978163A公开了一种纺织机用断线器,该断线器采用切刀进行断线,并利用张紧轮进行张紧,在完成切线的前提下还解决了专利号为CN110541233A的专利在断线时导致纺线资源浪费以及具有火灾隐患的缺陷,但是现有的断线器在断线过后,线头往往都断线状态,当需要继续进行纺织时需要手工重新将纺织线引入机械内,这不仅大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同时导致纺织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降低了纺织的效率,导致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导致成本增加。
因此,一种可以提高断线效率,节约纺线资源,消除火灾隐患,断线后自动引线的断线器的出现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以解决现有的断线器在断线时无张紧轮张紧纺线导致纺线资源浪费,以及采用熔断方式断线具有一定的火灾隐患,以及现有的断线器在断线过后,线头往往都断线状态,当需要继续进行纺织时需要手工重新将纺织线引入机械内,大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负担,导致纺织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较低,降低纺织的效率,导致企业生产效率较低,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纺织机械断线器,包括壳体、驱动装置、导线装置、纺织线除杂装置、传动装置、提线装置以及断线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装置设于壳体内侧,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壳体一侧,且驱动装置与导线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固定于壳体另一侧,且传动装置与导线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纺织线除杂装置内嵌于壳体内,且纺织线除杂装置设于导线装置下侧,所述纺织线除杂装置与壳体滑动配合,所述提线装置设于壳体内侧,且提线装置位于导线装置末端,所述提线装置与壳体上下移动配合,所述断线刀具设于壳体内侧,且断线刀具位于导线装置末端,所述断线刀具与壳体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装置包括导入压辊、导入辊、第一导辊、第二导辊、第三导辊、导出辊、第三压辊以及第四导辊,所述导入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的输入端,所述导入压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的输入端,且导入压辊位于导入辊上侧,且导入压辊与导入辊紧密接触,所述第四导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且第四导辊位于导入辊后侧,所述第一导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且第一导辊位于第四导辊后侧下端,所述第二导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且第二导辊位于第一导辊后侧,所述第三导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且第三导辊位于第二导辊后侧上端,所述第三压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且第三压辊位于第三导辊上侧,且三压辊与第三导辊紧密接触,所述导出辊通过转动轴转动固定于壳体内侧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汤氏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汤氏纺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2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