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及智能穿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3046.2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H05K5/06;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523851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穿戴 设备 机壳 | ||
本发明属于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及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机壳包括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围设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侧板上设有安装孔;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机壳本体的材质不同,且所述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导热系数。本发明通过在机壳的侧面部分设置具有高导热系数的导热部件,使得机壳内部热量可以快速的导到机壳侧面,并通过导热部件传导到外表面,实现了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同时进行散热,可以大幅解决智能穿戴设备的散热问题,大幅延长通话或视频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指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因具有体积小且方便携带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智能穿戴产品内部通常设置有较多的电路,为防止智能穿戴设备因进水而发生短路或烧毁,所以对智能穿戴设备都具有一定的防水要求。
现有技术中通常都采用机壳密封的方式来实现防水,且为了避免机壳对天线信号有影响并保证机壳的强度,现有的机壳一般采用低介电常数以及低导热的塑胶材料,如PC、ABS、PA等。但是随着4G的普及以及5G的到来,主板级的发热越来越大,而密封的低导热塑胶机壳会导致热量散不出去,导致智能穿戴设备在视频通话和高功率运行条件下发热严重,为避免机壳过热烫伤人体皮肤,只能靠缩短视频通话和其他高功率应用的使用时间来解决,使得用户体验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及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可保证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的防水性,而且可提高机壳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机壳,包括:
机壳本体,所述机壳本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边缘围设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侧板上设有安装孔;
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机壳本体的材质不同,且所述导热部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导热系数。
本方案中,安装孔可设置在靠近机壳内部产生热源的电子元器件,在安装孔上密封安装导热系数高的导热部件后,可快速地将机壳内部的热源导到导热部件的外表面,并通过导热部件的外表面实现热量的对流和辐射,以同时实现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导热方式同时工作,可以大幅解决智能穿戴设备的散热问题,大幅延长通话或视频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导热部件密封设置在安装孔内,可保证智能穿戴设备的防水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中的任意两个板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安装孔;
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分别设置有所述导热部件。
本方案中,在机壳上设置两个导热部件,可在保证机壳的自身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机壳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热部件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底板上的预设区域部分重合或完全重合时,所述导热部件为氮化铝陶瓷片,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天线的净空区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
本方案中,在机壳上的安装孔附近有天线走线的情况下,导热部件使用镶嵌氮化铝陶瓷片的方案,氮化铝陶瓷片的介电常数低,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其对天线信号不产生影响,并且与塑胶材料相比,氮化铝陶瓷片能快速地将智能穿戴设备内部的热量导出到机壳外部,使机壳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