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排气的分离设备及含有轻组分的二异氰酸酯产物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3065.5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峰;尚永华;陈浩;朱付林;吴谦;俞勇;史培猛;王鹏;蒙萌;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3/14;C07C263/20;C07C26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排气 分离 设备 含有 组分 氰酸 产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排气的分离设备及含有轻组分的二异氰酸酯产物的分离方法,所述分离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预处理器和吸收保护器;预处理器包括定板、动板以及折流通道,定板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预处理器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动板的转动轴,定板与动板之间形成所述折流通道;吸收保护器包括若干个吸附管,吸附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气相组分出口和气相组分进口,气相组分进口与吸收保护器的进气口连通,吸附管的内部盘绕有挡板;壳体的顶部设有气体出料口,壳体的底部设有固体出料口。本发明的分离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装置检修频率和人工成本,降低混合排气对后续设备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物料分离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异氰酸酯反应后的混合排气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备异氰酸酯的过程中,氨基甲酰氯分解制备异氰酸酯。而氨基酰氯又是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反应液、粗品及、中间品及产品中水解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异氰酸酯的反应液浓缩、中间品精制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平衡过程:
在上述可逆平衡过程中,异氰酸酯的体系中会产生大量水解氯;针对异氰酸酯领域有大量的关于水解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调整降低水解氯,如何处理光化反应的尾气;并没有对异氰酸酯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混合轻组分的气体对反应装置稳定性做相关的研究。
目前,大部分的异氰酸酯的反应装置会连接精馏塔、深冷器、真空机组以提纯产品。在精馏过程中,会在精馏塔内会富集大量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酰氯类物质和少量脲类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地运行,导致真空机组能耗上升,整体分离塔压力上升,导致分离产品品质和收率下降,无法进行连续化的生产。累积时间较长后,需要装置停车,进行系统清理检修,需要大量的人工时;并且由于固体物料中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单体,导致检修作业环境恶劣;与此同时,真空机组及深冷器的内壁上均有明显的腐蚀,严重的有漏水事故,导致装置不能稳定运转,需要投入资金来清洗更换相关管线设备。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亟需一种对含有腐蚀性混合排气进行分离处理的装置,以提高整体装置的运行稳定性,降低人工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排气的分离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装置检修频率和人工成本,降低混合排气对真空机组等设备的腐蚀。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排气的分离设备,所述分离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处理装置;
所述壳体侧壁下方设有混合排气进气口;
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预处理器和吸收保护器;所述预处理器包括定板和动板,所述定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预处理器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所述动板的转动轴,所述定板与所述动板之间形成所述折流通道,用于将从所述混合排气进气口输入的混合排气输送至所述吸收保护器的进气口;所述吸收保护器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吸收保护器内腔中的吸附管,所述吸附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气相组分出口和气相组分进口,所述气相组分进口与所述吸收保护器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吸附管的内部盘绕有挡板,用于增加所述吸附管内的混合排气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器设置在所述吸收保护器的下方;
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气体出料口,用于将从所述吸收保护器流出的气相组分输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固体出料口,用于将所述壳体内腔分离得到的固体组分排出至所述壳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