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3308.5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夏松钦;王宇钢;苏悦;黄嘉;高智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C32/00;C22C1/10;C22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韧 活化 fecrvo 多主元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20≤a≤35,20≤b≤35,20≤c≤35,0d≤3,a+b+c+d=100;所述合金具有简单的体心立方结构,所述合金的屈服强度不低于1.1GPa,压缩塑性超过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3.167,d=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3.0,d=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2.833,d=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2.667,d=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2.50,d=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成分的原子百分比表达式为FeaCrbVcOd,其中a=b=c=32.333,d=3.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熔炼合金所用原料Fe、Cr、V元素和V2O5金属氧化物根据原子百分比表达式,按照所需目标熔炼合金的质量大小,换算为各原料相对应的质量;O元素以金属氧化物V2O5粉末的形式加入;
S2、采用机械化方法去除原料的表面化膜,称取原料,置于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波震荡以去除残留在表面的杂质;
S3、将配置好的V2O5放在坩埚底部,金属原材料按熔点高低顺序堆放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中,Fe放在底部,Cr放在中间,V熔点最高,则放在最顶部;原料放置完毕后,依次开启机械泵和分子泵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不高于5×10-3Pa后,向炉腔充氩气至一定气压,接着再抽一遍真空至不高于5×10-3Pa,再向炉腔充氩气至一定气压,引弧,进而阶梯式调节电流,直至合金熔化;合金熔化后待冷却后翻转,如此反复熔炼4遍及以上;
S4、待目标合金充分熔炼均匀后,使用真空吸铸设备,将目标合金吸铸到水冷铜模中,获得O增强的所述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
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强韧低活化FeCrVO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熔炼合金所用原料Fe、Cr、V元素和V2O5金属氧化物根据原子百分比表达式,按照所需目标熔炼合金的质量大小,换算为各原料相对应的质量;O元素以金属氧化物V2O5粉末的形式加入;
S2、采用机械化方法去除原料的表面化膜,称取原料,置于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波震荡以去除残留在表面的杂质;
S3、从磁悬浮熔炼炉的上腔体将原料放入水冷铜坩埚,V2O5金属氧化物在腔体预置处,对真空磁悬浮熔炼炉的样品室进行抽真空,当真空度不高于5×10-3Pa后,充入高纯氩气直到炉内压力达到一定气压,阶梯式功率感应加热,Fe、Cr、V金属原料熔化;此时,将放置在腔体预置处的V2O5原料加入已经为熔化状态的合金中,再次进行阶梯式功率感应加热;铸锭倒置,待原料全部加入后,再反复熔炼2~3次;
S4、熔炼结束后冷却成合金锭,该合金铸锭结构为单相体心立方固溶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3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被动结合的混联式力反馈设备重力补偿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智能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