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及微波消融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3350.7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2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中;郑锐;陈翠华;钦湘;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8 | 分类号: | A61B1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韩梦嘉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消融 针头 | ||
本发明涉及微波消融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及微波消融针。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其包括外管、冷却管、同轴电缆以及电极。外管包括沿外管的远端到近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第一分管远离第二分管的一端形成外管的远端;其中,第一分管的材质为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冷却管设置在外管内,冷却管与外管间隔设置且在冷却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流道;其中,冷却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冷却管的远端位于第一分管的远端内部,以在冷却管的远端区域形成安装空间。该微波消融针头能有效抑制感应电流,消除感应电流对消融形态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消融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及微波消融针。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治疗肝癌,肾癌,甲状腺等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是利用天线辐射微波,微波使组织中的离子、极性水分子旋转振动、相互摩擦而产生热效应,使治疗区域快速达到很高的温度,组织凝固,脱水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市面上主流微波消融天线都采用单极子天线的设计,通过同轴电缆将微波能量输送到天线的辐射端;天线辐射过程中,会导致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形成感应电流,从而导致消融区域不可控制,形成椭球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及微波消融针,其能够有效抑制感应电流,消除感应电流对消融形态的影响,使得加热区域集中在辐射区域,获得比较理想的球形消融形态,满足临床需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波消融针头,其包括外管、冷却管、同轴电缆以及电极;
外管包括沿外管的远端到近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分管以及第二分管,第一分管远离第二分管的一端形成外管的远端;其中,第一分管的材质为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冷却管设置在外管内,冷却管与外管间隔设置且在冷却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流道;其中,冷却管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冷却管的远端位于第一分管的远端内部,以在冷却管的远端区域形成安装空间;
同轴电缆设置在冷却管内,同轴电缆与冷却管间隔设置且在冷却管与同轴电缆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流道;同轴电缆的远端位于冷却管的远端内;
至少部分电极位于安装空间内,并与同轴电缆的远端电连接。
可选的,电极为柱型电极,第一分管的远端封闭并具备尖刺,以用于封闭安装空间;
部分柱型电极位于冷却管的远端内,并与同轴电缆电连接;其余部分的柱型电极位于第一分管的远端内,且未与第一分管的远端端面接触。
可选的,电极为针型电极,第一分管的远端开口,针型电极安装于开口,并封闭开口;
针型电极包括尖刺头以及连接于尖刺头近端端面上的连接头;
尖刺头与第一分管的远端连接,并封闭第一分管远端的开口,尖刺头与冷却管的远端间隔设置;连接头的部分位于冷却管的远端内且用于与同轴电缆的远端电连接。
可选的,尖刺头的近端在靠近尖刺头内部的方向上凹陷以形成第二环形槽,第一分管的远端与第二环形槽配合。
可选的,尖刺头与第一分管焊接连接,或尖刺头与第一分管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第一分管的近端在靠近第一分管内部的方向上凹陷以形成第一环形槽,第二分管的远端与第一环形槽配合。
可选的,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焊接连接,或第一分管与第二分管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同轴电缆包括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第一分段及第二分段,第一分段远离第二分段的一端形成同轴电缆的远端,第一分段用于与电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