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3853.4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宇松;陈良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斯蒂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5/02;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永创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4 | 代理人: | 刘佳伟 |
地址: | 31517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污水处理 循环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超滤膜处理装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和控制部,超滤膜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提升泵、气动阀门、循环泵、超滤膜膜元件、正向清洗泵、超滤膜产水口、正洗产水出水口、正洗浓水出水口,以及若干连通管路,气动阀门用于控制各连通管路的通断,连通管路上设有若干数据采集仪表;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包括反渗透膜进水泵、二级高压泵、反渗透膜膜元件、反渗透膜产水口、反渗透膜浓水排放口、反渗透膜浓水回流口、浓水药洗循环口、产水药洗循环口,以及若干连通管路;本发明实现了对高浓度印染污水进行循环回用处理;还通过正洗、反洗等方式进行清洗,保证整个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印染第一大国,印染布产量占世界1/3以上。在全国所有的工业行业中,印染行业的用水量排名第六位、取水量排在第四位、废水排放位居第三位、COD排放量排在第二位;但是行业水的回用率却不足10%,是所有工业行业中最低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印染污水的处理难度大,二是印染生产的用水水质要求高;近年来,我国一直要求印染企业提供污水处理回用的比例,以印染等行业为重点,要求印染行业增加强氧化、膜处理等深度治理工艺;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公知的膜元件一般分为反渗透膜、纳滤膜和超滤膜,目前公知的膜技术回用工艺是取印染企业生化处理后的印染废水,采用超滤+反渗透膜分离的工艺进行膜法处理回用,一般要求其进水水质的COD低于200mg/L,最高不能超过500mg/L,现有公知的膜分离技术无法满足其印染污水处理回用需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进水污水COD浓度高于500mg/L时,其采用的超滤膜与反渗透膜将很快出现污堵而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对于部分印染污水COD浓度大于1000mg/L的印染企业尚无法满足其印染污水处理回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出一种印染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膜元件分离技术无法满足其印染污水处理回用需求的问题,进一步还解决了膜元件在污水处理中的清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印染污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超滤膜处理装置、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和控制部,超滤膜处理装置包括原水提升泵、气动阀门、循环泵、超滤膜膜元件、正向清洗泵、超滤膜产水口、正洗产水出水口、正洗浓水出水口,以及若干连通管路,气动阀门用于控制各连通管路的通断,连通管路上设有若干数据采集仪表,通过控制部将超滤膜处理装置调节为超滤膜产水模式,原水依次通过原水提升泵和循环泵进入超滤膜膜元件,超滤膜产水从超滤膜产水口流出,超滤膜浓水通过循环泵再次进入超滤膜膜元件;通过控制部将超滤膜处理装置调节为超滤膜正洗模式,清洗液通过正向清洗泵进入超滤膜膜元件,并分别从正洗产水出水口和正洗浓水出水口流出;
反渗透膜处理装置包括反渗透膜进水泵、二级高压泵、反渗透膜膜元件、反渗透膜产水口、反渗透膜浓水排放口、反渗透膜浓水回流口、浓水药洗循环口、产水药洗循环口,以及若干连通管路,通过控制部将反渗透膜处理装置调节为反渗透膜产水模式,超滤膜产水依次通过反渗透膜进水泵和二级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膜元件,反渗透膜产水从反渗透膜产水口流出,反渗透膜浓水从反渗透膜浓水排放口和反渗透膜浓水回流口流出;通过控制部将反渗透膜处理装置调节为反渗透膜清洗模式,清洗液依次通过反渗透膜进水泵和二级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膜元件,并分别从浓水药洗循环口和产水药洗循环口流出。
其中,超滤膜处理装置还包括超滤膜产水排放口和超滤膜正洗排放口,通过控制部将超滤膜处理装置调节为超滤膜冲洗模式,原水依次通过原水提升泵和循环泵进入超滤膜膜元件,并从超滤膜产水排放口和超滤膜正洗排放口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斯蒂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斯蒂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3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