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隔热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097.7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陈锋声;罗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65 | 分类号: | F16L59/065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隔热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隔热板,包括芯材、相向设置在芯材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中的一部分经过预处理下凹形成凹槽;所述芯材全部或者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阻隔件与第一阻隔件凹槽以外的部分密封贴合形成沿着芯材周向延伸的封边。上述的真空隔热板真空度比较低,并且生成工艺更加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材料,尤其涉及真空绝热板。
背景技术
真空绝热板(VIP板)是真空保温材料中的一种,是由填充芯材与真空保护表层复合而成,它有效地避免空气对流引起的热传递,因此导热系数可大幅度降低,可以达到0.002-0.004w/m.k,为传统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1/10。
真空绝热由芯部隔热材料,气体吸附剂、干燥剂和阻隔袋组成。通过对芯材与阻隔袋抽真空,通过减少绝热板内部气体的热传递从而达到保温效果。
真空绝绝热板的现有制作工艺主要采用先将阻隔膜制成一面开口的袋子,再将由玻璃纤维制作成的芯材放入袋中,将整体放入真空室内抽真空,达到所需的真空度后对封边进行加热封口。
现有技术的缺点:
1.抽真空难:为了得到比较导热系数比较小的真空绝人板就必须对阻隔袋内部抽真空到比较低的一个真空度,而当抽到一定真空度后,气体从袋子中出来是通过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随机从袋子内出来(并非通过压力差流出),由于阻隔袋只有单边开口,所以抽真空流导小且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所需真空度,影响效率且真空度亦不好保证。折边破坏阻隔袋的结构,造成漏率;通过现有技术对阻隔袋进行抽真空封装势必会在真空绝热板的四周中间形成封边,如图1,在真空绝热板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真空绝热板贴附于冰箱外壳或其他冷藏设备的表面,因此这种需要先将这种封边折至绝热板的表面使其形成一个规则的形状。而由于阻隔袋本身有一定的硬度,对阻隔袋进行折叠这一过程就会使阻隔袋形成一些微小的气孔,使外部的气体进入,对真空绝热板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当形成比较大的漏率时会使绝热板进入大量气体,导热系数大大增加而直接失效。
2.折边工艺需要花费的较大的人工成本:由于真空绝热板的规格较多,在现有技术下无法对材料进行全自动动化,全机械化的折边,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折边或者是人机配合的半自动折边,但是这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增加折边时对真空绝热板的搬运过程所造成的破坏。
3.封边过长:由于玻璃纤维制成的芯材具有较高的蓬松度,为了满足装袋工艺,必须将袋子做得比较大,才能将芯材放入袋子,而袋子在抽真空压缩后必然就会形成比较长的封边。这样的制作工艺也就造成了对阻隔袋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真空隔热板,真空度比较低,并且生成工艺更加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隔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材、相向设置在芯材厚度方向两侧的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
所述第一阻隔件中的一部分经过预处理下凹形成凹槽;所述芯材全部或者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阻隔件与第一阻隔件凹槽以外的部分密封贴合形成沿着芯材周向延伸的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位于所述芯材朝向第二阻隔件的一面所在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隔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通过冲压成型或吸塑成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真空绝热板,改变了以往使用阻隔袋装入芯材再抽真空的方式,改为使用单独的两块阻隔膜,这样就可以从四个方向上进行抽真空处理。当阻隔膜与芯材在真空室抽真空时,芯材的整个上表面都是暴露于真空室内,所形成的空气流道大,因此在内部气体能被更快抽走的同时,也可以让气体抽得更干净,得到更低的真空度,使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更低,隔热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0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